主流媒體全媒體發展的理念創新與實踐路徑
2019年06月11日 10:25:19  來源: 新華報刊網
【字號  打印 關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就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的重要講話,為全國媒體轉型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行道路。

    重慶黨刊(CQDK)全媒體深刻領會和堅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專注黨刊全媒體主流輿論理念創新和路徑聚力,已取得一定實效,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從“一專”到“多能”:全媒傳播拓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報、黨刊、黨&、黨網等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黨報黨刊要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發展網站、微博、微信、電子閱報欄、手機報、網絡電視等各類新媒體,積極發展各種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新聞信息服務,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推動黨的聲音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努力佔領新的輿論場”。對於正在推進主流媒體融合發展探索的黨報、黨刊、黨&、黨網而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轉型發展前路。

    看大勢,在大數據、智能化浪潮催動下,互聯網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層出不窮,不斷刷新着傳媒形態和業態。對主流媒體而言,不管是“加快融合發展步伐”,還是“努力佔領新的輿論場”,都要求主動作為、積極進取,在應對時代挑戰、把握媒體融合戰略機遇的過程中開山辟路,讓黨的聲音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具體到黨報、黨刊、黨&等傳統主流媒體,實現宣傳陣地對各種傳媒形態的全覆蓋和全媒體傳播,就成為踐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題中應有之意。

    長期以來,傳統主流媒體傳播陣地相對局限,宣傳手段單一、生産周期長、報道行動和實效滯後,雖然坐擁多年積累的媒體專業素養和用(訂)戶資源,卻遠遠不能適應全媒體傳播需求,由此,自然導致主流輿論“遲到”甚至“缺位”。這種態勢,已成為阻擋主流輿論強勢發聲的“基礎障礙”。

    如何消除這種“障礙”?

    黨刊等主流媒體必須結合自身定位,積極推動傳播陣地、渠道、內容等硬體由“一專”轉向“多能”,努力實現“兩個全覆蓋、全媒體傳播”——

    一是實現“陣地”介質即硬體&&的全覆蓋、全媒體傳播。沒有傳播陣地,輿論引導無從談起。因此,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化浪潮提供的大的外部條件支撐,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發展網站、微博、微信、電子閱報欄、手機報、網絡電視等各類新媒體,打造融合發展的硬體體系。

    二是實現“供給”即新聞産品生産對受眾需求的全覆蓋、全媒體傳播。需求決定供給——主流輿論要在全媒體時代保持主導地位,自然也要着力滿足全媒體條件下的受眾需求。因此,要立足媒體自身定位,緊密貼合受眾群體需求,挖掘服務供給新增長點,創新服務方式,積極發展各種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新聞信息服務。

    這樣,“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才能具備硬體支撐,從“一專”到“多能”便不再是空中樓閣。

    二、從“加”到“融”:資源重構催質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産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媒體融合發展,本質上是媒體通過調整生産方式和資源配置形式,適應全媒體時代媒體生産力發展方式的變革和水平的提升。

    因此,主流媒體在進行陣地拓展的同時,也必須對內部生産流程和資源配置方式進行全面“升級”“換擋”。

    要真正實現融合發展、讓主流輿論強勢發聲,僅僅有新媒體陣地還不夠,還必須結合媒體定位,對新聞輿論工作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進行系統性重構,通過對媒體運作方式和資源配置方式的全面升級,讓“+互聯網”真正變成“融媒體”。

    以前,報、刊、網等不同媒體類型“你是你,我是我”;“融媒體”生産流程則模糊了媒體類型的鴻溝,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發展潮流。這就要求必須重構采編生産流程——在全媒體傳播架構下,以融媒體中央廚房(融媒體中心)為依託,突破以業務部門為單位、以傳統媒體為載體的策采編校發和運營模式,對流程進行整體重構,實現新聞産品跨部門全流程一鍵式生産和推送。

    以前,傳統媒體采編隊伍崗位職能單一,“採是採、編是編、排是排”;“融媒體”則要求采編人員具體“全能型素養”——“策采編拍排發一體化、采編審流程線上化”。這就要求主流媒體對采編隊伍進行能力提檔升級——優化采編崗位功能設置,配套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通過科學設置量化考核指標、加大對全媒體新聞産品生産、發布的考核權重,有序引導采編人員從單一的平媒、網媒編輯向全媒體全能型人才轉型,突破崗位專業壁壘,打造一支真正“綜合融”的“全能型”采編人力資源隊伍。

    以往,受制於媒體定位,主流媒體報道範圍、資源收集渠道和采編周期都相對固定;“融媒體”則要求“全方位、全天候、多領域”進行生産和推送。這就倒逼主流媒體必須拓展采編範圍和産品推送渠道——依託全媒體采編&&,借助大數據智能化抓取、現場移動式一鍵編發等技術手段,省級及以下主流媒體對突發新聞、熱點事件進行原創即時播報和創造性編輯成為可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變革帶來的便利,就能有效突破主流媒體在新聞時效和地域空間上的“短板”,極大拓展主流輿論發聲態勢。

    三、從“淺”到“深”:融合提質聚“四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縱觀當今世界傳媒業,一方面巨量信息如江海潮涌,再優秀的産品如果傳播不得其法,都難免被“紅海”淹沒;另一方面,在浮躁、淺俗、蕪雜的蕓蕓眾“聲”中,對優質的公信力強的主流宣傳産品的需求也愈顯旺盛。要滿足這種需求,主流輿論宣傳不能再“板着臉説教”,而要在保持“信息權威”和“思想價值深度”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深度和生動兼具、質優物美、貼合受眾閱(賞)“口味”。

    如何才能生産出這樣的産品?

    這就要求主流媒體充分發揮多年積累的比較優勢,在全媒體生態下重新生成和集聚的核心競爭力。

    手段要“融”。依託報、刊、網、微多種媒體形態,對同一新聞資源進行融合策劃、同步生産、分眾傳播,“一樹多花”“一魚多吃”,使同一資源産生多層次、全渠道的新聞傳播價值,實現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寬度”的最大化。

    立意要“深”。持續拓展和發揚主流媒體在深度報道、權威發布上的“厚度”優勢,堅持政治為本、內容為王、品質為要,不論是傳統平面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一以貫之地挖掘、生産和傳播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産品,不斷“凝聚思想價值的力量”。

    形式要“巧”。遵循不同類型媒體傳播的基本規律,着眼於不同受眾群體的偏好,對新聞資源進行“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地分眾化生産、差異化傳播,在保證準確和深度的前提下,着力提升新聞産品的生動性和傳播手段的人性化,真正在新聞傳播的“最後一公里”實現“四力”提升的最大化。

    四、從“精”到“特”:創新塑魂爭主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主流媒體要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

    在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正確的前提下,能否對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進行有效創新,就成為提高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的關鍵。

    任何創新都有導向——對身處融媒體時代的主流媒體而言,“提高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就是創新目標,而通過差異化發展凝聚比較優勢、進而實現正面宣傳從“精”到“特”,就是實現目標的具體路徑。

    在主流輿論場中,國家級媒體、區域性媒體、行業類媒體廣泛分佈,定位各異,所面對的受眾需求也大相徑庭。這就決定了主流媒體在推動創新時不能盲目跟風,要立足自身定位和資源,以特定受眾需求為導向,以優化新聞産品供給為目標,以人才、技術儲備為保障,讓創新“有的放矢”,發揮精準、有效的“百步穿楊”之效。

    在這方面,CQDK全媒體就進行了一些探索,也積累了一定經驗。

    作為省級黨刊全媒體,CQDK全媒體在職能上必須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在內容生産上着力“凝聚思想、價值的力量”,以話題、觀點呈現以及主流思想見長。基於這樣的定位和優勢,CQDK全媒體針對以往宣傳産品觀點不及時、不持續、不密集的“短板”,依託重慶黨建門戶七一客戶端、七一網和重慶市委機關刊物《當代黨員》,跨部門組建高素質、快反應的時政評論員團隊,優化整合智力資源,打造了一支以優秀年輕編輯為主力的“七一智庫”時評員“輕騎兵”隊伍,着力促進黨媒在網絡強勢發聲。2018年以來,“輕騎兵”深入踐行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央和重慶市重大會議、重大決策部署等時政熱點,機動、快速地組織系列評論,合力推出《“政治生態 法治德治”七人談——學習領會貫徹落實中共重慶市委五屆四次全會精神》《長江經濟帶“長袖”如何“善舞”》《重慶旅游,好戲還在後頭》等10組系列時評,刊發原創時評文章76篇,累計點擊量400萬人次,單篇最高點擊量30W+人次,引來業界頗多讚譽。

    同時,CQDK全媒體又依託《當代黨員》《黨課參考》《黨員文摘》等平面媒體的評論、理論、話題類欄目陣地,拓展七一網、“七一客戶端”和“黨建頭條”的言論(思想、價值)功能,充分利用外部專家學者、權威部門、基層特約作者和通訊員等資源,針對重大決策、熱點政策、普遍問題策劃系列評論、提煉話題式選題,以話題表達觀點,以觀點傳播思想,以思想凝聚力量,真正在黨刊主流媒體凝聚起了思想、價值的“衝擊波”。CQDK全媒體生産的《規矩太多影響工作?錯!》等多個原創作品,在七一客戶端、七一網和《當代黨員》推送和刊登後,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彰顯了主流媒體對輿論場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下一步,CQDK全媒體將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和堅決踐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凝心聚力,在保證宣傳産品整體水平“專”“精”“效”的前提下,不斷做強做靚具有黨刊全媒體産品“這一個”的特質,在“凝聚思想的力量”的過程中,切切實實、蹄疾步穩地推動主流媒體融合發展取得新的實效。

   (作者楊樹弘係重慶市委黨刊社總編輯;曹瑋係重慶市委黨刊社副總編輯)

 
更多閱讀:
 
(責任編輯: 安雪晴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3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