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扶貧報道,行業報如何發力
2019年06月10日 10:26:47  來源: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字號  列印 關閉 

    核心閱讀

    作為中國報業體係裏的一個重要類別,行業報以特定行業讀者為受眾對象,為特定行業發展服務,因此,做好脫貧攻堅報道,行業報不僅要遵循基本原則,還要結合自身行業特點,整合資源,做出有特色有分量有個性的報道。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在這個大背景下,媒體必然要做好扶貧報道,講好故事,傳遞聲音,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氣、記錄成績。近年來,我國各類媒體對扶貧報道高度重視,報道量逐年攀升。國務院扶貧辦數據顯示,2017年,中央主要媒體共推出扶貧報道13.1萬余條,省級媒體扶貧報道24.3萬余條,網絡媒體扶貧報道多達521萬條,分別比上年增加3萬條、21萬條和90萬條。

    行業報自然也不例外。作為中國報業體係裏的一個重要類別,行業報以特定行業讀者為受眾對象,為特定行業發展服務,主要是指由社會行業組織主辦的以報道本行業內部政治和業務活動資訊為主要內容的定期出版物,其主要功能在于對行業進行調控和管理、對內交流行業資訊、對外樹立行業形象等。目前我國行業報覆蓋了金融、財稅、商貿、工交、農林、國防、軍工、資訊、科技、文衛等60多個部門與行業,因此,做好脫貧攻堅報道,行業報不僅要遵循基本原則,還要結合自身行業特點,整合資源,做出有特色有分量有個性的報道。

    深刻認識意義 確定報道基調

    行業報做好脫貧攻堅報道,可以更好地體現輿論引導作用,展示媒體力量,並服務行業發展。

    1.強化輿論引導。行業報多是某一特定行業的主流媒體,既是黨的喉舌,也是係統的“發聲器”。做好脫貧攻堅報道可及時報道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行業主管部門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部署和相關活動,深度解讀扶貧政策,講述脫貧攻堅故事,既有效發揮新聞輿論引導作用,亦可記錄行業工作亮點,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

    2.展示媒體力量。媒體有“四力”,即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好的脫貧攻堅報道必然是體現“四力”的絕佳載體。近年來,行業報通過啟動精準扶貧專題採訪報道,聚焦典型人物與案例,挖掘報道可供各地學習借鑒的新舉措新經驗,激發了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在脫貧攻堅戰中展示了媒體的力量。

    3.服務行業發展。做好扶貧報道既是命題作業,也是體現專業新聞價值開拓與提升的大好時機。以《中華合作時報》為例,作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管主辦的全國供銷合作社係統主流媒體,《中華合作時報》與“三農”、與脫貧攻堅工作密不可分。伴隨著供銷合作社全面深化綜合改革,《中華合作時報》在日常報道和重大選題策劃中,聚焦脫貧攻堅,多角度、多形式、全媒體發力,讓産業扶貧、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科教扶貧等理念和措施深入人心,並在更多的領域和地區開花結果,進一步提升了係統經濟實力和服務能力。

    堅持正確導向 把握基本原則

    行業報在脫貧攻堅報道的組織策劃、議題設置、內容生産、時機選擇、版面編排、媒體推送全過程,都要堅持正確導向,守正創新,把握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結合行業原則,做好命題作文。

    上接“天線”。上接“天線”是準確把握好扶貧報道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把握大勢,定好基調,對政策進行深度報道和解讀,深刻理解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重要性的論述,吃透扶貧精神,深刻領會了黨和政府的精神意圖,才能避免出現導向錯誤,並通過通訊、消息、評論、理論和深度報道等多種形式傳達,增強報道效果。

    2018中國産經新聞獎二等獎作品——《中國旅遊報》記者徐萬佳採寫的《讓鄉親們笑容越來越多——習近平總書記與村黨總支書記共話鄉村旅遊》一文,以習近平總書記與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黨總支書記潘克剛對話為主要脈絡,一問一答,既體現了村民脫貧攻堅情況和“鄉村農家樂旅遊成為鄉親致富新路”的主題,也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下接“地氣”。“地氣”來源于“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只有踐行“三貼近”,用群眾聽得懂的話去表述,摒棄典型報道的説教氣,才能淡化宣傳印跡,有共情,有同理心,用真實的感受激發思想情感共鳴點,探究扶貧的真相、擔當扶貧的重任。

    《143枚紅手印留下好書記》是《中國氣象報》孫彥、常靜、陳秀生採寫的通訊,記錄了山東省東營市氣象局呂振峰在東營市黃河口鎮西隋村擔任“第一書記”後,挂職期滿,但143位村民寫下申請書請求留任的感人故事。幫西隋村建設水庫,投建太陽能光伏項目,對村民知冷暖、熱心腸、懂人情、會處事的特點,都是通過一件件小事來表達,如果不是親自蹲點採訪,不可能挖到如此多鮮活的案例,也不會讓讀者感受到這麼一個有血有肉的山東漢子扶貧攻堅的辛勞和成果。這也再次證明:飽滿、真實的人物形象要靠具體的事例來支撐,而不是感性的造神運動。此報道也最終斬獲2018中國産經新聞獎一等獎。

    精準定位。一方面精準定位脫貧攻堅報道,要有大局觀,在大環境裏看脫貧攻堅,把行業工作放到整個社會發展中去,眼界要廣,思考要深,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以偏概全;要校準好脫貧攻堅的“精度”,深入挖掘貧困發生的內在邏輯,找到脫貧攻堅的著力點,準確報道各地脫貧攻堅情況和舉措,不刻意拔高也不掩蓋實情,切勿好大喜功,以推動各地區各單位用精準的視角審視脫貧攻堅、用精準的思維謀劃脫貧攻堅、用精準的措施推進脫貧攻堅;要集中優勢報道力量、版面資源,提高扶貧報道的針對性、準確度,體現出報道思路精準、報道對象精準、報道重點精準、報道視角精準、報道“時度效”把握精準。

    結合行業特點 優化報道方式

    要做好扶貧報道,在採編過程要注意有的放矢,聚焦典型,讓文字、圖片綻放最大魅力。

    抓典型,走訪基層,講好扶貧故事。做好扶貧報道需要發現典型,樹立榜樣,讓扶貧攻堅找到可供學習的范本。

    貧困地區交通不便,生活條件差,如果不親自去蹲點,很多困難情況想都想不出來,更不要説刻畫有血有肉的人物、講述感人至深的故事。要以踐行“走轉改”、力促“三貼近”實現新聞引領。通過走基層活動,鍛煉了記者們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採寫出有溫度、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新聞。

    對行業報來説,需要結合行業特點,將視線下移,重點聚焦市縣鄉村,挖掘生動案例。2018中國産經新聞獎二等獎作品,由《中華合作時報》記者王勇採寫的《“十加三”讓小農戶對接規模化大生産》一文,選取了安徽省懷遠縣徐圩鄉永紅村劉西村民組村民爭相加入家庭農場、跟著供銷合作一起發展的典型事跡,記錄了新時代基層供銷合作社的新變化新成效,讓公眾認識到“供銷社又回來了”,也展現了合作經濟在農村發展中的吸引力。

    結合行業特點策劃選題引導行業發展,適時適度發聲,表明態度。行業報報道專業領域、行業內部新近發生的事實,受眾針對性較強。在報道時要緊扣行業特點,立足專業角度,嚴格內容把關,厚植專業新聞影響力,成為行業動態和深度資訊有效傳播和權威發布的重要渠道。

    很多人會覺得智慧財産權跟小山村不相幹,但是《中國智慧財産權報》的一篇獲獎報道《小村莊大作為,智慧財産權在這裏閃光輝》卻讓人耳目一新。在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雲蓋寺鎮西華村,因為陜西省智慧財産權局駐村工作隊的入駐,以“小木嶺”板栗蜜為代表的一批“智慧財産權精準扶貧”農産品走向市場,刷新了人們對智慧財産權的認知。

    大膽創新,融合多元形態,探尋最優化途徑。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資訊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如今,很多行業報除了紙媒,也有了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網絡電視等各類新媒體平臺,應積極發展各種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新聞資訊服務,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推動有效資訊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而且,伴隨新媒體形式的廣泛應用和大數據的普及,媒體與受眾的互動會變得更為快捷,有效資訊能更有針對性地播發,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提升報道的傳播力。

    中華合作時報社利用一報一刊、微信公眾號、信息中心、聲像中心打造了全媒體平臺,每年扶貧日之際都會充分利用紙媒、網絡、視頻等媒介制作專題。報紙主要報道係統會議動態、扶貧成效和典型案例,並用大幅版面資源刊發免費公益廣告推介貧困地區農産品,同時網站制作專題,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熱點話題,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手段充分利用,全方面、多角度、立體展現供銷合作社扶貧攻堅的成果。一次採集、多次生成、多元化傳播,讓融媒體傳播影響力和覆蓋面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行業報做好扶貧報道還要注意,不能踩雷區、不能越紅線:如只講故事不總結經驗;一葉障目,偏聽則暗,不進行調查研究會導致報道不全面不真實;立意很高、框架很大,但落腳太虛站不住;因循守舊,用舊眼光看待新問題,未能抓到脫貧攻堅的重點;觀點片面、偏執,為博眼球而強調質疑與批評,對解決問題毫無益處等,這些都是行業報人需要警惕的。

    (作者李彩琴單位:中華合作時報社)

 
更多閱讀:
 
(責任編輯: 王小玉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0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