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融媒最大優勢是群眾貼近性
2019年06月06日 16:25:29  來源: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字號  列印 關閉 

    既要正視技術、人才等難題,更要看到解決資訊傳播“最後一公里”的優勢

    縣級融媒體如何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內容生産該如何轉型?如何堅持移動優先?如何增強“造血”功能?

    近日,由江蘇邳州市委主辦,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中國廣播影視雜志社聯合承辦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研討會上,諸多來自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圍繞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議題展開了熱烈研討。在他們看來,縣級融媒體建設雖然面臨一些難題,但縣級融媒體在解決資訊傳播“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上,有著天然的群眾優勢,要用好移動優先戰略,補齊內容短板,將自身做大做強。

    縣級融媒“多快好省”

    縣級融媒體現有的技術力量、人才力量有限,如何在條件有限的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呢?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張國濤認為,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堅持群眾路線。他表示,多年來,縣級媒體工作,尤其是廣播電視領域的工作,就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比如前些年一直推進的“村村通”工程。

    “現在人人都有手機,城市和鄉村接觸新聞的時間和內容都是一樣的。”在張國濤看來,縣級融媒體最大的優勢就是與群眾的貼近性,所以縣級融媒體應當利用好這個優勢,將自身做大做強。

    而在融媒體時代下,縣級融媒體內容生産還需進一步轉型,要做到融媒體各個平臺的內容實現互通互動,更好地黏住受眾。中央財經大學新聞係教授譚雲明表示,技術的變革推動了傳媒傳播生態和傳播內容建設的改進、發展,帶來的新變化可以用“多快好省”來概括,“多”是新媒體資訊資源多,“快”就是時效性強,“好”就是形式創意新,“省”則是內容制作成本較低。

    移動優先服務需求

    現在中國手機網民數量在全世界居于前列,而且每年的增長更是十分驚人。縣級融媒體如何在“移動優先”上實現突破?

    “移動優先對于縣級融媒體來説有著天然的優勢,就是要依托移動互聯網,實現實時發送、實時接收、實時線上、實時聯通,為用戶提供最新、最快、最實用、最貼近的媒體服務。”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廣播電視教研室主任崔艷表示。

    崔艷認為,互動手段讓縣級融媒體有了更多表現的空間和平臺,在移動優先的背景下,縣級融媒體需要滿足好受眾情感的需求、服務的需求、思想觀點碰撞的需求。

    中國廣播影視雜志社總經理江耀進認為,縣級融媒體要積極對接市場,拓展政務服務,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為融媒體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內容成為群眾伴侶

    無論技術怎麼發展,內容是根本。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認為,當下雖然追求資訊的碎片化傳播,但縣級融媒體不能因此放松對內容的審核。他用木桶理論來解釋:如果內容是短板,那麼所有環節都是浪費的,“比方説電視收視效果再好,無線通道再流暢,可是我們內容不好,觀眾還是會不滿意。”

    為此陸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就是縣級融媒體在內容生産中應該在每個環節找到自身價值,讓每個環節都成為一種産品。“比如,在傳播新聞資訊的同時,還可以傳播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把它變成一個功能性的渠道,成為群眾生活的伴侶。”

    張國濤也認為,“縣級融媒體一定要嫁接更多的本地服務,做好服務基層的工作,讓融媒加政務、加服務、加項目、加産業;同時還要挖掘、刺激、創造、發現群眾的需求,用技術手段吸引群眾參與。”

    陸地還認為,當下縣級融媒體還有短視頻的紅利機遇,因為之前縣級媒體是沒有資金與能力去做長視頻的,但短視頻成本低、門檻低、普及率高,所以它給縣級媒體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機會。(記者 張君成)

 
更多閱讀:
 
(責任編輯: 王小玉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215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