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住是硬道理 用得好是真本事
2019年06月04日 09:23:04  來源: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字號  列印 關閉 

    ——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探討與思考

    政務新媒體首先是姓“政”,同時要遵循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規律。要堅持“正確導向、需求引領、互聯融合、創新發展”的原則,既確保政務資訊傳播的權威準確、政務事務辦理的便捷高效,也要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注重“受眾需求”和“用戶體驗”,敢于解放思想,講好中國故事,辦好群眾實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提升政府網上履職能力。

    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政務新媒體在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推動政務公開、聯繫服務群眾、引導社會輿論、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愈加顯著。與此同時,在政務新媒體的管理和運維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制約,影響和損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媒介融合時曾強調,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對于政務新媒體而言,同樣如此。新時代如何管好用好政務新媒體,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和著力。

    政務新媒體發展現狀及趨勢

    政務新媒體是新媒體在政務領域的運用,主要指各級行政機構及下屬單位、公共服務機構和經認證的公職人員發布政府工作資訊、提供公共服務或開展資訊交流的新媒體平臺。政務新媒體之“新”是相對的,政務網站可以看作早期政務新媒體的起點。目前政務新媒體主要形式包括:上述主體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臺上開設的政務賬號或應用,以及自行開發建設的移動客戶端等。以政務微博、微信為例,最高人民法院、共青團中央、長安劍、共産黨人等,都是當前頗受歡迎的政務新媒體。

    隨著技術發展,政務新媒體的形式載體也隨之變化和拓展。政務網站通常已不被列入政務新媒體范疇,新興的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抖音、快手等,則成為政務新媒體的新陣地。例如,抖音憑借其娛樂化、創意化、場景化、平民化的表達,從年輕人專屬變為全民互動,抖音號也從政務新媒體“新寵”升級成“標配”。例如,中國消防、中國軍網、共青團中央、平安重慶、浙有正能量、四平警事等“官抖”,紛紛憑借其優質內容、創意策劃、親和姿態、良性互動等,迅速圈粉,成為網紅級政務抖音號。短視頻帶來了全新的政務傳播方式,提升了政府的親和力,拉近了政府與民眾的距離,傳播的內容也更容易被公眾接受。

    政務新媒體順應了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和“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展方向,得到了國家政策的重視和推動,也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歡迎。據報道,截至2018年12月,全國各級行政機關、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開設政務新媒體共17.87萬個。同時,政務新媒體整體呈現出精細化、品牌化、智能化、矩陣化的發展趨勢,並不斷向基層政務延伸,更加注重垂直細分。例如,今年4月,公安部新聞宣傳局宣布打造公安機關“兩微一端”+“一抖”的多形態、立體化、多層級傳播矩陣。總體來説,我國政務新媒體發展的步伐快速穩健,取得的成績和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未來的發展也大為可期。

    政務新媒體面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近年來,政務新媒體快速發展,成效顯著。但從管理運作實踐和多方研究反饋來看,政務新媒體面臨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例如,《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務新媒體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有平臺無運營”“有賬號無監管”“有發布無審核”問題。總結起來,這些問題及制約因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有待清晰。政務新媒體兼具政務屬性與媒體屬性,二者既有交叉也有碰撞,如果認識偏頗或者割裂,就會從根源上産生問題。一些部門及領導對政務新媒體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認識,將其當成“跟風”“出風頭”甚至是“自找麻煩”,加上觀念滯後、人手不足、技術薄弱等主客觀原因,畏難情緒比較嚴重;有的則盲目樂觀,對政務新媒體缺乏基本的認知和謀劃,缺乏必要的保障和支撐,頭腦一熱,匆匆開工,導致政務新媒體“爛尾”“僵屍”現象;有的則片面,突出政務新媒體的“新媒體”屬性,忽視其政務公開、輿情引導、政令宣介、化解矛盾的“政務”功能,過度迎合網民,導致“娛樂化”“低俗化”和“跑偏”“失焦”現象。

    二是監管機制有待健全。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是政務新媒體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一些政務新媒體機械地沿用行政機關和傳統媒體的監管思維,難以適應新媒體的發展特點,制約了政務新媒體的優勢發揮;有的監管則過軟過松,有賬號無監管,有發布無審核,甚至陷入某人一手包辦、監管形同虛設的“裸奔”狀態。一些政務新媒體資訊生産發布機制混亂,對資訊生産、編排、把關、發布、互動、反饋等環節,以及賬號安全、技術保障、輿情應對等方面缺乏基本規劃,從而導致功能定位模糊,分工協作不清,管理盲目隨意,嚴重影響了政務新媒體的作用發揮。

    三是運維能力有待提升。運營維護的水準和專業性,直接影響著政務新媒體的品質和作用發揮。當前,政務新媒體的運維人員多為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其中又以宣傳部門、資訊部門、辦公室的幹部為主。受專業背景、能力結構、工作屬性所限,他們的媒介素養和專業能力,與互聯網生態中新媒體運營的主流水準還有一定差距。在選題策劃、議題設置、內容生産、編輯美化、技術應用、交流互動、宣介推廣、輿情應對等方面,專業水準還有待提升,多數只能勉強做到基本維護,難以實現專業化高品質運營。有的更新滯後、機械照搬、內容生硬、態度高冷,有的淪為自説自話、少人問津的“僵屍號”,有的淪為缺乏營養的“標題黨”“段子手”,“雷人雷語”、錯誤紕漏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政務新媒體的用戶體驗,制約了政務新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和服務能力。

    管好用好政務新媒體的對策建議

    管好用好政務新媒體,不是可有可無的選答題,而是時代賦予的必答題。《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2年,要建成以中國政府網政務新媒體為龍頭,整體協同、響應迅速的政務新媒體矩陣體係,形成全國政務新媒體規范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新格局。

    對于進一步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筆者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思想上提高政治站位。政務新媒體不同于一般性的社會化新媒體,相關部門及領導要提高政治站位,從聯繫服務群眾、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高度,充分認識政務新媒體建設有序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敢于擔當、敢于投入。要妥善把握好政務新媒體政務屬性和媒體屬性二者的關係,政務新媒體首先是姓“政”,同時要遵循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規律。要堅持“正確導向、需求引領、互聯融合、創新發展”的原則,既確保政務資訊傳播的權威準確、政務事務辦理的便捷高效,也要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注重“受眾需求”和“用戶體驗”,敢于解放思想,講好中國故事,辦好群眾實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提升政府網上履職能力。

    監管上建立科學機制。政務新媒體的健康有序發展,重在監督和管理。中央層面應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厘清邊界,加強引導;相關部門應明確責任主體和崗位分工,在堅持“分級審核、先審後發、授權發布”的總原則下,探索建立適應新媒體特點、分類審核、寬嚴有度、科學高效的監管審核體係,明確政務新媒體的開通、發布、審核機制,並制定相應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按照《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和《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強化對政務新媒體的考核和引導,明確重點,注重激勵,讓政務新媒體回歸本質,避免走入片面追求蹭熱點、追流量的誤區,引導政務新媒體向高品質發展。

    運維上強化專業支撐。打造一支既懂政務又懂傳播、結構合理的政務新媒體運維團隊,通過人才引進、學習培訓及交流合作等形式,提升團隊知識儲備和專業能力。深入研究政務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堅持“準確方能安全,專業方能權威,好看方能傳播,交流方能留人”的原則,提升內容生産和運維能力。強化政務新媒體的矩陣建設,擴大資訊聯動,形成傳播合力。通過選題徵集、留言互動、建立社群、線上線下交流等形式,擴大受眾參與,建立鐵桿粉絲團隊,擴大政務新媒體的“粉絲圈”和“朋友圈”。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政務新媒體以購買專業服務的形式,聯合或委託專業水準過硬的第三方參與運維,以確保官方新媒體平臺的高品質運維。

    (作者周福志單位:團結報社)

 
更多閱讀:
 
(責任編輯: 王小玉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1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