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G技術開發與場景應用日漸升溫
2019年05月29日 09:20:29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關閉 

  新華社貴陽5月28日電 題:中國5G技術開發與場景應用日漸升溫

  新華社記者向定傑

  正在貴州貴陽召開的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簡稱數博會)上,5G技術開發與場景應用成為熱門話題。

  由中國首家“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研究編著的《大數據藍皮書—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No.3》27日發布。報告指出,隨著2018年6月首個5G國際標準版本發布,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投入相關産業布局。

  報告認為,2018年,全球共有72家運營商展開了5G測試,2019年中國各地正陸續啟動預商用,預計2020年將實現全面商用,2025年中國有望培育出4.3億用戶的全球最大5G市場。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在數博會上發表題為《5G,數字經濟發展新引擎》的演講。他提到,華為5G專利全球排名第一,佔比達到20%。

  魯勇介紹,2009年至2018年間,華為持續投入20多億美元用于5G技術研發。截至目前,華為獲得全球42個商用合同,基站發貨數也超過10萬個,華為公司為迎接5G時代的到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記者在數博會上的華為展區看到,除了智能終端,現場還擺放著多款華為在5G和AI領域的自研晶片,並通過與參觀者互動體驗,直觀介紹了華為將5G融入視頻直播、無人駕駛、遠端醫療等場景的應用。

  “5G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僅解決人與人的通信、人跟電腦的通信,它還要連接萬物,要解決物聯網、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這是一場非常重大的革命。”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資訊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呂廷傑表示。

呂廷傑指出,5G是一場非常重大的革命,必將重構數字經濟的生態,未來5至8年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商業模式的成功和創新必然是5G成功的關鍵。

  “一方面是讓汽車更加智能,另一方面是汽車遠端的操控變得更加便捷。”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總經理萬鑫銘認為,利用5G的邊緣計算和車端、路端的感測資訊,可以形成一個資訊完整的視圖,保證車輛安全交通的有效運作,使車輛更智能。

據介紹,5G還將使遠端自動駕駛成為現實,尤其是在一些危險的操作環境裏面,如果用5G的超低延時和高可控,可以實現遠端操控。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涌表示,去年7月開始,中國聯通成立了5G創新中心,在應用研究方面選擇了5G最有可能應用、最先突破的十個方向,包括新媒體、體育、醫療、教育、交通、無人機等,目前已經投入150人左右的研發團隊。

  本次數博會上,中國聯通展廳也帶來了許多5G方面的應用成果,包括和媒體有關的輕量級演播室。此前,中國聯通已經和貴陽市政府共同成立了5G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研究5G大數據從採集到存儲、到應用、到商業化運營的全過程解決方案。

  “隨著5G網絡逐步建設,我們的應用也在開花結果。”張涌表示,目前中國聯通在遠端醫療、遠端教育和工業控制等方面的5G應用,成果已經初步顯現。在他看來,隨著未來5G正式的商用,5G的應用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他還專門提到一個案例。兩周前,中國聯通和北京宣武醫院共同開展了基于冬奧會場景下模擬的遠端急救實驗:在張家口冬奧會場館外,一個腦卒中的病患上了急救車後,通過移動式CT進行大腦檢查,檢查結果同步傳到醫院,專家看到後可以通知急救車上的醫生採取什麼措施,把搶救時間從小時級縮短到分鐘級。

  “5G的未來不是一個大家的手機簡簡單單換一下,速度會更快,它對各行各業來説都有很大的影響。”張涌説,從4G到5G,要認識到它是從量變到質變。

  “行動通訊的産業鏈比較長,5G的産業生態更廣泛,從面向消費應用擴展到産業應用,需要上下遊多個企業協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中國既要堅持自主創新,也要堅持改革開放,政府在營造更好的網絡建設環境方面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更多閱讀:
 
(責任編輯: 趙丹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099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