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數博會高端對話:大數據成就更好的全媒體
2019年05月28日 09:32:53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打印 關閉 

    “有人用人民日報數據庫,寫出數據新聞《誰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用相關詞頻,梳理出新中國成立以來被冠以‘老朋友’的國際友人,從中分析國際環境的變化和外交政策的調整。”在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大數據領航•打造媒體融合發展新業態”高端對話現場,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兼海外版總編輯許正中用一個鮮活的例子告訴大家,大數據有助於捕捉挖掘新聞事實,增加新聞報道的厚度,催生新的新聞産品。

    參展商在數博會上展示華為研發的閃存系統。新華社發

    論壇上,專家&&,大數據時代的技術變革,正在重塑媒體行業,産生了一系列的理念創新、內容創新及模式創新,用好大數據,將成就更好的全媒體。

    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慕德貴説,大數據能化無形為有形,從複雜中見規律,從而把抽象事物形塑為有形和可見的事物,具有造型塑型的作用,有效地利用大數據推動媒體的融合發展,將推動生産製作的新媒體産品更加形象生動,更加有互動性,從思維到現實層面引領媒體融合發展。

    大數據正在大幅提升新聞生産效率。科大訊飛副總裁於繼棟説,借助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一小時的錄音,五分鐘就可成初始稿件,相比以前,一小時錄音至少需兩小時整理,記者有更多時間思考,新聞生産效率和質量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大數據也正在催生全新的新聞産品形態,給讀者以更好的體驗。2019年年初,可以聽的《光明日報》正式上線,光明日報聯合科大訊飛,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幫助讀者實現從“看報”到“聽報”的轉變。本屆數博會上,人民日報也發布了一款名為“果果”的虛擬主播産品,可用多語種向讀者介紹新聞事實。

    “豐富的新産品可以讓用戶得到更好的體驗,讓新聞更有效傳遞到最終用戶。”於繼棟説。

    將合適的內容推送給需要的人,正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用武之地。近年來,一些商業&&通過大數據為受眾畫像,再通過“智能算法”實現精準推送,實現了內容分發“千人千面”。這一技術手段改變了傳統的內容分發模式,提高了內容的匹配度和到達率。許正中説,大數據有助於提高定向傳播的精度,讓內容的生産與傳播更有針對性,讓新聞宣傳與輿論引導更有精準度。

    大數據也可反饋讀者的閱讀需求,進而改進新聞生産和傳播。騰訊集團副總裁馬斌説,互聯網和大數據,可以實現以人為本的生産流程重構,以需定産,互聯網可以幫助媒體更容易了解到讀者在想什麼,進而決定生産什麼。媒體可以精準把握讀者的興趣偏好、意見訴求及心態變化,實現個性化的內容生産和推送。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原標題為《大數據成就更好的全媒體》,轉發請註明來源。

 
更多閱讀:
 
(責任編輯: 安雪晴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096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