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被譽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如今在復蘇之路上舉步維艱。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德國國內生産總值環比下降0.1%。這不僅逆轉了德國經濟年初微弱的增長勢頭,更遠低於市場預期。在經歷連續兩年萎縮後,德國經濟今年上半年仍未擺脫下行趨勢。國際觀察人士認為,美國的高關稅壁壘和德國國內長期未解的結構性問題,令“歐洲經濟引擎”承受雙重壓力,復蘇前景蒙上陰影。
-
今年4月以來,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大幅提高自歐盟進口汽車關稅,重創歐洲汽車産業,導致德國主要車企集體陷入利潤暴跌的“寒冬”。歐美日前達成新協議,歐盟輸美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分析人士指出,該協議或將暫時避免歐美之間爆發全面貿易戰,但德國製造業的困境遠未解除,仍然高企的出口成本與政策反復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持續削弱車企信心。
-
隨着美國持續加碼關稅施壓,曾主張以對話協商化解分歧的歐盟核心成員國德國立場趨於強硬,正逐步向法國等國主張的“有力反制”立場靠攏。專家指出,這一轉變更像是作為談判籌碼的策略性調整,而且正在縮小歐盟內部對美策略的分歧,或將推動更多成員國強化反制意志,促使歐盟以更統一的姿態應對美方的“極限施壓”。
-
隨着極端高溫天氣席捲歐洲大陸,空調、熱泵等原本被視為“非必需品”的家用電器,正悄然改變部分歐洲家庭的消費結構。記者近期在歐洲多地走訪時發現,歐洲居民對製冷産品的需求正在悄然上升。
-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以來,貿易保護主義的寒潮就開始席捲歐洲。美國關稅政策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歐洲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如何應對?歐洲普通消費者又採取了哪些行動?
-
德國大選結果日前出爐,默茨所在的聯盟黨贏得大選。他在慶祝活動上&&,“世界不會等待德國,我們必須迅速具備執政能力”,並且還強調歐洲應擺脫對美國的依賴。聯盟黨為何能贏?默茨準備怎麼幹?前方有多少困難等待着他?
-
近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塵埃落定,以弗裏德里希·默茨為總理候選人的聯盟黨以28.6%的得票率在選舉中獲勝。默茨和聯盟黨勝選的優勢在哪些方面?新一屆德國政府面臨哪些挑戰?默茨能帶領德國成功應對嗎?
-
分析人士認為,默茨領導的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支持率大幅領先,有望勝出。在選民關心的經濟議題上,默茨承諾推動德國經濟年均增長至少2%。然而,德國經濟存在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未來政府如何破解困局、重塑經濟競爭力,仍面臨重重挑戰。
-
在供應鏈危機、政策壓力升級、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加劇等多重挑戰下,如何在電動化轉型變革中保持技術優勢,平衡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已成為德國汽車工業能否順利前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