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夯實基礎 全面發力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更加絢麗篇章——“紅廳論壇:讀懂中國共産黨二十屆四中全會”國際研討會綜述
新華社記者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聯合主辦的“紅廳論壇:讀懂中國共産黨二十屆四中全會”國際研討會7日在新華社國家金融信息大廈舉行。
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起點上,近期召開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的中國發展擘畫了藍圖。這一跨越時空的發展藍圖,既是解碼中國發展奇蹟的基因圖譜,更是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力量。
研討會上,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和新華通訊社兩家國家高端智庫以中英文面向全球共同發布聯合撰寫的智庫報告《基本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階段——“十五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擘畫》。國內外專家學者、媒體記者通過深入交流探討,為國際社會進一步讀懂中國“十五五”規劃建議、讀懂中國式現代化打開一扇新窗。
因勢而謀,乘勢而上,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長曲青山&&,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原則,是指導“十五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堅持人民至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堅持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手段;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
新華通訊社社長、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傅華&&,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再次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在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我們能夠看到對中國發展所處歷史方位的準確把握,看到對中國發展環境變化的科學判斷,看到未來五年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路徑擘畫,更加領略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發展規律、錨定正確方向、提供科學方法、堅持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這一科學理論不僅回答了當代中國面臨的時代課題,也為世界各國實現自身目標願景貢獻了重要公共思想産品。
新華通訊社總編輯、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呂岩松&&,“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了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七大主要目標,擘畫了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其方向錨定與實踐路徑,不僅關乎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局,更對全球和平與發展進程具有重要引領意義。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黃一兵&&,“十五五”時期是分階段有步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是有效應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新變化、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關鍵時期,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性要求、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十五五”規劃建議發出了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新篇章的動員令。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的成果,將為複雜的國際形勢帶來確定性,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重要動力。”古巴駐華大使白詩德&&,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將在未來五年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活力。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確保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讀懂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就能讀懂中國的成功之道。
新華社副總編輯任衛東&&,制定和實施中長期發展規劃,是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歷史證明,五年規劃既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彰顯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十五五”規劃建議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論與方法論體系,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將“人民至上”貫穿始終,這既是一份指導實踐的行動綱領,更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國之治”教科書。
“五年規劃如同歷史的刻度,標刻着中國式現代化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十五五”時期,中國將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事關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上取得系統性突破和標誌性成果。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宋葛龍認為,“十五五”規劃建議具有突出新質生産力謀劃、突出科技自立自強、突出深層次改革、突出高水平開放、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突出人民生活品質改善等六個方面特點,“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擘畫宏偉藍圖、指明前進方向”。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阿拉伯文專家葉海亞&&,他在中國生活的30年間,感受到“五年規劃”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優勢,使中國能夠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鞏固目標的實現,並確保資源的有效配置。
胸懷天下,立己達人,努力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如何繼續以五年規劃特有的系統性思維破解全球難題,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
“中國的發展從來不是獨角戲,而是與世界發展的大合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表明,中國將在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擴大高水平開放,堅持與世界各國共謀世界發展、共築國際安全、共興人類文明、共促全球治理,為應對人類共同挑戰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行動,共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王雪坤認為,全會傳遞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強烈信號。按照全會要求,中國將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國高水平開放成就惠及全球。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館長許先春認為,全會強調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教育中心、科學中心、人才中心。中國將深度參與全球教育科技人才治理,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着力打造全球科技共同體、提升參與全球人才治理能力和水平,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俄文專家葉列娜&&,“中國奇蹟”的背後,從來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及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必然結果。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各國學習研究並結合自身國情加以創造性借鑒。
“展望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任務艱巨但道路清晰。”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安娜·馬林博格-烏伊認為,中國正在塑造一種有機結合經濟活力與社會正義、民族復興與全球責任,並可供全球南方國家學習借鑒的全新發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