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乘開放東風 享共贏機遇——中國高水平開放為世界經濟注入“東方暖流”
新華社記者閆潔 鐘雅 周蕊
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奏響四海賓朋共享合作新機遇、共贏發展新未來的開放樂章。
八年來,在習近平主席部署和推動下,進博會越辦越好,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以進博會為媒,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和高水平開放正不斷為世界經濟注入“東方暖流”,為全球發展增添信心和動力。

11月3日,一輛升降車行駛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西入口外。目前進博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各項展前準備工作有序推進,靜待盛會。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市場空間大、成長預期好”
幾天后,德國巧克力商人克裏斯蒂娜·恩勒特將帶着公司的拳頭産品,完成進博會首秀。面對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局面,恩勒特計劃以進博會為起點和支點,依託其搭建的開放&&與合作“快車道”,迅速實現在中國市場扎根、開花、結果的“發展三級跳”,在此基礎上加速拓展全球業務版圖。
進博會是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已連續舉辦七屆。從“頭回客”變成“回頭客”再成為“常駐客”,不少企業的進博會角色不斷轉換,折射出中國加快推動更高水平開放,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的決心與誠意。面對少數國家築墻設壘、“脫鉤斷鏈”的逆流涌動,中國堅定不移以開放合作為世界經濟注入發展信心、匯聚發展動能。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是唯一舉辦國家級國際進口博覽會、持續向全世界開放市場的發展中國家,市場空間大、成長預期好。中方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同各方在開放聯通中相互成就。”習近平主席的話語,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共享機遇、互利共贏的胸懷與擔當。

10月23日,企業代表在第八屆進博會首批展品進館儀式現場舉行的授旗活動中揮動旗幟。當天,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批展品進館儀式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北廣場舉行。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這是一組“含金量”十足的數據:前七屆進博會已累計展示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約3000項,意向成交額超5000億美元,累計吸引境外參展商2.3萬家次;今年,進博會企業展進一步擴容,展覽面積和企業總數均創歷史新高,美國企業參展面積連續7年保持第一……中國大市場,正在切實轉化為世界大機遇。
“進博會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最清晰、最堅定的開放信號。”美國“俄勒岡-中國姐妹關係委員會”執行主任藍進今年將第三次組織俄勒岡州貿易代表團參加進博會並設立展&。在他看來,進博會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眾多海外企業鋪設了一條高效觸達中國乃至全球消費者、合作夥伴的“快車道”。“中國市場不僅是重要的銷售和利潤來源,更是關乎企業全球競爭力的戰略要地。失去中國市場,就意味着將在全球競爭中掉隊。”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十四五”期間,中國深化經濟發展的內外聯動,與世界各國編織“共贏鏈”。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從“願意來”“留得住”到“發展好”,不少海外企業通過進博會見證中國經濟穩定增長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體察全球産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深度相嵌,實現從“參展商變投資商”,更加堅定信心深耕中國市場。
“我們在中國市場連續12個月實現銷售額增長,截至今年8月門店數量總計達422家。”在無印良品全球總裁清水智看來,進博會是鏈結全球資源的“助推器”,為海外企業深耕中國、輻射全球創造了更多可能性。中國層次更多元、內涵更豐富、潛力更巨大的內需市場正在形成,成為全球新品誕生、企業長效發展的推動力。

11月3日,一名巴基斯坦展商(左)在佈置展位時與工作人員交流。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創新是第一動力”
“進博會加速了全球創新方案在本土的落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鮮活實踐。”多年參展,德國企業漢高大中華區總裁安娜注意到,前來新材料專區的採購商們非常專業,往往帶着明確合作意向和採購目標而來,讓漢高的“朋友圈”持續擴大,創新動能不斷增強。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浪潮,中國正加速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從“世界工廠”到“創新高地”,越來越多跨國公司依託進博會&&在中國布局創新鏈的關鍵環節,尋求與中國新質生産力浪潮同頻共振、在未來賽道攜手奔跑,服務企業全球布局。
“各國應該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創新是第一動力。只有敢於創新、勇於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發展瓶頸。”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闡明創新的重要意義。
進博會是全球新品首發地,更是前沿技術“首秀場”。德國西門子公司攜10餘款工業人工智能(AI)産品與解決方案亮相,美國企業羅克韋爾自動化推出顯著提升系統通信效率和擴展靈活性的多款新産品,加拿大可立克魔科技公司全球首發面向“銀發族”的家庭陪伴機器人ClickCopilot,法國雲帆智控公司首展具備雙臂協同30公斤負載能力的電力具身智能機器人……今年進博會將展示461項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一系列“硬核”科技産品和創新方案即將集中登場、加速落地。

這是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的進博會主題裝飾(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作為進博會‘全勤生’,西門子期待借助這一開放合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攜手中國企業將AI深度融入工業場景,以工業AI推動中國數字化與低碳化進程再上新&階。”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肖松説。
中國大市場正在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十四五”期間,中國科技和産業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創新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2025年,中國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前十,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全球第一。中國産業體系完備,産業配套能力強,新興産業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帶動經濟轉型升級,助力全球數字化綠色化發展。超大規模市場的創新活力與規模效應疊加,助力中國更高質量融入全球分工合作網絡,完善了全球産業合作格局。
“中國不僅是市場,更是創新與合作的熱土。”法國生物制藥企業賽諾菲執行副總裁兼普藥全球事業部負責人夏立維(外文名:奧利維耶·沙爾梅)眼中的“創新中國”獨具魅力。在進博會助力下,賽諾菲多項創新成果實現了從展品到商品的快速轉化,孕育出多個“進博寶寶”。“中國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在創新驅動、人工智能、綠色轉型和産業升級等方面展現出強勁活力。”夏立維説。

10月29日拍攝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新華社記者劉穎攝
“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
鑫榮懋亞洲控股公司首席執行官安東尼·格林斯坦為今年進博會帶來的藍莓新品産自秘魯沙漠地區,果徑與礦泉水瓶蓋差不多大小,經由共建“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秘魯錢凱港抵達上海,航程時間比以往縮短了10天以上。
“我們年年參展、收穫滿滿,在進博會上多次全球首發‘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新品,受到市場歡迎,累計收穫數億美元訂單。”格林斯坦説,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和進博會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助力全球中小企業搭乘“進博號”快車、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習近平主席的鏗鏘話語,展現了中國始終致力於推動全球南方現代化建設,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好融入全球産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大國擔當。
今年進博會共有來自123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企業參展,同比增長23.1%;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達163家,同比增長23.5%;為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單邊開放,將擴容非洲産品專區,非洲企業參展數量同比增長80%……進博會“惠全球”始終在路上。

這是裝飾一新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格魯吉亞是本屆進博會主賓國之一。格魯吉亞總理科巴希澤&&,格魯吉亞幾年前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極大促進了兩國貿易。參加進博會為擴大雙邊貿易創造了更多機會,“今年進博會我們將展示多種産品,希望未來有更多格魯吉亞産品出口到中國”。
坦桑尼亞牛油果商朱莉安娜·姆瓦利耶佩洛的農場坐落在東非高原,每一顆果實都凝聚着她的汗水和夢想。今年參加進博會,是她的公司第一次出國參展。“進博會是坦桑尼亞中小企業接觸國際市場的重要契機,非常感激中國為發展中國家企業提供平等的展示&&。”姆瓦利耶佩洛説,“只要質量穩定、品牌建立起來,中國市場會成為我們的長期夥伴。”
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五五”規劃建議指出,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一個穩定發展、高水平開放的中國,必將為世界各國帶來更多機遇,為世界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正如幾內亞發展問題專家西巴·科林·科伊沃吉所説,世界的未來,永遠青睞開放包容的國度,“這就是中國正在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