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吉隆坡10月28日電(記者王嘉偉 程一恒 毛鵬飛)10月,馬來西亞迎來榴蓮收穫季,“貓山王”“黑刺”“蘇丹王”等耳熟能詳的榴蓮品種次第登場。這個榴蓮季,中國食客怎樣才能嘗到當季最新鮮、果肉誘人、黏喉香醇的榴蓮?更密集的中馬往返航班、更快捷的跨境物流清關,科技賦能精準分級——這些舉措推進了中國市場的榴蓮品質升級。
榴蓮正在加速“飛”向中國。2024年8月,首架滿載鮮食榴蓮的航班由中原龍浩航空公司承運抵達鄭州機場,開啟鮮果榴蓮“空中絲路”新旅程。如今,在馬來西亞彭亨州勞勿、文冬等榴蓮産區,不少果園推出“直達機場”服務,榴蓮成熟落地後即刻裝箱登機運往中國,“從果樹到餐桌”的時間被前所未有地縮短。
這是10月16日在馬來西亞彭亨州勞勿拍攝的一顆成熟的貓山王榴蓮。新華社記者程一恒攝
“近年來,馬來西亞出口的榴蓮超過70%運往中國。”馬來西亞國際榴蓮産業發展聯合會秘書長張健豪介紹説,中國是全球最大榴蓮消費市場之一。2011年馬來西亞開始向中國出口冷凍榴蓮産品,2019年起對華出口冷凍整顆帶殼榴蓮。2024年,兩國簽署馬來西亞鮮食榴蓮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為馬來西亞榴蓮鮮果輸華開啟大門。“中國市場不斷擴大開放,不僅帶動馬來西亞榴蓮産業出口額增長,也促進了馬來西亞榴蓮加工、包裝、物流領域快速發展。”他説。
在位於雪蘭莪州的裕利進出口有限公司榴蓮鮮果分揀包裝車間內,30余名本地員工在流水線上忙碌作業。鮮果榴蓮通過冷鮮廂式貨車送達工廠,經過處理後,搭載冷鏈車直送機場。“通過‘航空冷鏈+跨境通關’模式,可直達中國廣州、上海、深圳等城市,全程最快僅36小時。”公司負責人謝明發説。
10月17日,在廣州白雲區一家水果經銷商的運營中心,工作人員整理剛到貨的榴蓮鮮果。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如今,一顆自然成熟的貓山王榴蓮果收穫後,36小時之內可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這在多年前是難以想象的。”張健豪説,“以往只有大型出口商才能承擔高昂的物流和清關成本,如今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也能通過電商&&或B2B採購鏈,嘗試‘小批量訂單+高頻率發貨’模式,讓産品直達中國多層級市場,擴大市場覆蓋面。”
當然,“現場”嘗鮮的感受更佳。在吉隆坡國際機場的入境大廳內,來自中國的旅客推着行李箱走出,不少人興奮地探討着“哪家貓山王更實惠、哪家榴蓮最好吃”。
來自北京的旅客王琪笑着説:“早就聽説馬來西亞榴蓮品質很好,還有許多國內不常見的品種。這次來到馬來西亞,暢吃榴蓮是行程裏的一項重要內容。”
隨着中馬關係不斷升級,兩國攜手打造新的“黃金50年”,往返航線持續拓展,通達網絡越織越密。根據中國多家航司發布的航班時刻表,目前中國大陸飛往馬來西亞的正班航班每週超過500班,航線不僅覆蓋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也延伸至福州、青島、西安等地。此外,互免簽證政策更讓“説走就走”成為可能,從訂票到在榴蓮攤前打卡,最快僅需“小半天”。
10月16日,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一家榴蓮加工廠,工作人員準備對分類完成的榴蓮進行初步清理。新華社記者程一恒攝
“得益於免簽和新增航線,馬來西亞與中國的互訪旅客比例持續增長。”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吉隆坡辦事處總經理高雅霜介紹,近年來廈航陸續新增檳城-廈門、吉隆坡-重慶等新航線,並計劃趕在榴蓮季結束前開通泉州-吉隆坡航線,“希望通過不斷拓展航線網絡,為更多國內‘榴蓮迷’創造第一時間到馬‘搶鮮’機會”。
馬來西亞榴蓮飄香正當時,國內從業者也忙着以科技重塑“品質”的定義。走進市舶士寧波智慧榴蓮中心的分揀車間,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將完整榴蓮置於大型掃描成像設備的傳送帶上,片刻後,榴蓮鮮果的內部結構便清晰呈現在電子屏幕上:房數、重量、出肉率、蟲蛀情況等一目了然。
剛送入的榴蓮被系統判定為“産品標準:不合格”,判定依據為“異常:蟲果”;而旁邊的S級果則清晰顯示出六房飽滿果肉,出肉率數據由系統自動計算生成。環形圖、條形圖與數據報表在屏幕上同步閃現,每一顆榴蓮都被賦予獨一無二的“數字畫像”。
這套設備和算法系統共同組成了“榴偵探”無損質檢系統,實現對榴蓮品質的三維無損檢測,從果園採摘到終端分揀的全流程信息均可追溯。
這是10月17日在廣州白雲區一家水果經銷商的運營中心拍攝的馬來西亞黑刺榴蓮果肉。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以前靠果農經驗‘掂果’判斷品質,如今科技讓檢測更精準、更可控。”榴蓮檢測設備開發企業市舶士集團創始人王佳強介紹,企業計劃明年將該設備布局至馬來西亞柔佛、彭亨、吉打三州。
王佳強告訴記者,榴蓮檢測只是起點。類似的AI檢測系統未來還可擴展應用於菠蘿蜜、山竹、椰子等30多種熱帶水果,實現跨品類的品質溯源管理。“通過這些技術創新,我們希望幫助更多金磚夥伴國家的優質農産品打通國際市場。”
如今,“人飛來吃”“果飛去供”,中馬之間的“榴蓮通道”正變得更快、更穩、更“聰明”。航班更密、通關更快、檢測更準,讓這股跨越海洋的獨特果香在科技與合作的賦能下,持續飄向更遠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