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 題:為“亞太引擎”注入中國動力
新華社記者董越
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在韓國慶州舉行。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保護主義逆流涌動的背景下,本次會議承載着亞太地區乃至國際社會對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實現共同繁榮的熱切期待。作為亞太大家庭的重要一員,中國始終以開放精神推動區域一體化與互聯互通,以科技創新增益發展動能,以普惠包容促進共同繁榮,持續為這一全球經濟最具活力板塊和主要增長引擎注入新動力。
開放是亞太合作的生命線。中國始終是區域開放合作的堅定踐行者。作為眾多亞太經濟體的主要貿易夥伴和地區産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節點,中國與各經濟體的經貿&&日益緊密。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亞太經合組織其他經濟體進出口同比增長2%,規模達到19.41萬億元,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57.8%。中國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進程,並於今年5月宣布全面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一系列行動彰顯了中國與各方攜手,共同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的決心與擔當。與此同時,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動區域內的“硬聯通”與“軟聯通”,為亞太經濟增長開拓了新源泉,為世界經濟增添了寶貴的穩定性。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中國堅持對外開放,不僅有利於實現自身增長目標,也有助於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經濟復蘇。
創新是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迅猛發展,把握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的機遇,已成為塑造亞太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關鍵。中國不僅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更致力於同地區經濟體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加強合作,推動亞太地區實現生産力躍升。在馬來西亞,中國的移動支付技術極大便利了游客,激活了消費新場景;在泰國,中泰合作的浮體光伏項目為當地提供了清潔能源;在智利,中國製造的新能源公交車正加速當地綠色轉型進程……這些生動案例,正是中國與各方共享創新機遇、共謀可持續發展的縮影。泰國開泰銀行執行副總裁鄭卓文&&,中國的科技成果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認可,期待同中國在企業層面增加合資合作。
共同發展是亞太合作的總目標。亞太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現實,要求各方必須將包容性增長置於突出位置。中國主張用好亞太經合組織&&,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加大對發展中經濟體和弱勢群體的支持,共同做大經濟發展“蛋糕”,讓更多經濟體、更多民眾共享發展成果。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在亞太地區開花結果,通過舉辦減貧研修班、推廣菌草技術、深化公共衞生合作等具體項目,共同發展的陽光正照亮亞太人民的生活。東盟-中國經濟貿易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潘榮德説,中國始終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在自身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搭建交流&&共享發展紅利。
未來,中國將以自身的新發展為亞太提供新機遇。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擘畫了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宣示了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決心。一個持續邁向現代化、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中國,必將釋放更龐大的市場潛力與合作機遇,為亞太乃至世界的發展帶來更強勁的動力和更廣闊的前景。
展望未來,中國將與各方一道努力,在開放中深化合作,在創新中破解困局,在包容中實現共贏,共同書寫亞太發展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