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名在美國逛公園的游客
想“方便”一下
對不起,廁所閉門謝客
在機場準備登機
結果還攤上安檢員人手緊缺
與此同時
數十萬聯邦僱員不得不“被無薪休假”
而提供必要服務的政府僱員
還不得不無薪上班
……
這是10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國會大廈和交通標誌。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這事兒上一回發生還是7年前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整整35天
如今,相似的劇本再次上演
由於民主、共和兩黨
在醫保福利等問題上的分歧
無法就撥款問題達成一致
當地時間10月1日凌晨0時
美國聯邦政府又一次“停擺”
10月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警察在美國國會大廈前警戒。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與往年不同的是
白宮放話説
這次不光是簡單的“休假”
還可能將裁掉一大批人
(二)
類似的“停擺”劇本
近半世紀以來已有20多次了
那“停擺”是怎麼回事呢
這得先從美國預算制度説起
美國財政年度通常
從每年10月1日開始
至次年9月30日結束
如果財政年度開始前
國會沒能就預算達成一致
則只能靠臨時撥款法案維持支出
而臨時撥款法案也沒能通過
聯邦政府就只能因沒錢花而“停擺”了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認為
這種“停擺”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相當數量的聯邦政府僱員
無法領到薪水
他們將被迫休假,甚至離職
即使仍在運作的一些部門
比如説軍隊或者是邊防檢查等
也會因為政府“停擺”而士氣受挫
二是聯邦政府運作紊亂
公共衞生、國家公園
旅游服務設施運作等
將難以正常運轉
對經濟民生産生很大的影響
10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前,公告牌顯示國會大廈游客中心因美國聯邦政府“停擺”而關閉。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復旦大學教授沈逸指出
“停擺”涉及的非關鍵性職能
大概影響75萬聯邦僱員
同時,大批關鍵崗位的人繼續上班
但沒有薪水
損失的日薪總額約為4億美元
其中,教育部87%的員工將休假
商務部的比例約80%,國務院66%
2019年1月18日,在美國芝加哥,聯邦僱員游行抗議政府“停擺”。新華社記者 汪平 攝
(三)
這種“自殘式”的政治鬥爭
造成的經濟和政府治理代價
是顯而易見的
在宏觀經濟層面
“停擺”會給美國經濟帶來直接損失
美國高盛集團此前估算顯示
政府每“停擺”一週
經濟增速將下降約0.15個百分點
部分行業會在“停擺”中受到嚴重衝擊
“停擺”一週將導致旅游業損失10億美元
在市場層面
“停擺”會導致勞工統計局等
主管經濟數據發布的機構關門
如果時間較長
可能影響就業報告
通脹等關鍵數據的發布
影響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判斷
這是2024年10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勞工部大樓。新華社記者 胡友松 攝
沈逸指出
對於這屆美國政府的施政來説
從內政上來講
“停擺”會削弱政府行政執行力
白宮和共和黨需要承擔
治理責任的輿論壓力
10月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美國副總統萬斯(左)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胡友松 攝
在外交與國家安全層面
由於國務院人員的休假
簽證與護照業務
在長期“停擺”下可能放緩
涉及國家安全
與軍事事務的關鍵職能仍在運行
但是支撐其業務的
文職人員隊伍會受到影響
美國對外行動和國際會議的後勤保障
會受到一定限制
(四)
俗話説,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美國的這種“停擺”
並非偶然的政治意外
而是美國政治制度
深層矛盾的集中爆發
李海東指出
頻繁的政府“停擺”現象
暴露出美國政治制度存在嚴重缺陷
政黨惡鬥使得
美國政治制度的運轉
變得更為困難
政治人物以及兩大政黨
在政綱的推出和政策落實過程中
考慮更多的是黨派利益
而不是國家整體的建設方向
和民眾總體利益
10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的華盛頓紀念碑游客中心,一名女子在了解公告信息,公告顯示華盛頓紀念碑因美國聯邦政府“停擺”而關閉。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當黨爭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當“否決政治”變得司空見慣
當制度設計的制衡演變為制約
政府“停擺”便從例外成為常態
立法與行政部門不再
將彼此視為共謀國是的治理夥伴
而是必須壓制和否決的政治對手
這導致預算審批
徹底淪為黨爭最激烈的角鬥場
這是10月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從更廣的維度來看
美國政府的再度“停擺”
是深層社會撕裂在政治上的投射
過去數十年
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激化的種族矛盾
以及愈演愈烈的身份政治
共同撕裂了社會共識的基礎
也為兩黨走向極端對抗提供了土壤
來源:新華網
策劃:車玉明 劉加文
統籌:楊定都 徐倩
主筆:劉小軍 何媛
參與報道:徐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