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經濟熱點問答丨為什麼美國聯邦政府屢屢面臨“停擺”
新華社記者宿亮
“民主黨人不願做正確的事……”“‘停擺’是因為共和黨人想要‘停擺’、想要傷害美國人……”當地時間9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國會民主黨領袖會面,但未能就臨時撥款法案達成共識。
如果目前的僵局延續到30日午夜,美國聯邦政府將“停擺”,部分機構不得不關門。不過,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歷史上看,類似危機經常出現,美國政府“停擺”已超過20次。為什麼美國聯邦政府屢屢面臨“停擺”窘境?為什麼兩黨就預算經常談不攏?“停擺”會給美國經濟帶來什麼後果?
為什麼聯邦政府會停擺?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是因為沒錢了。
美國聯邦政府財政管理依賴預算制度。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對政府提出的預算草案進行討論、修改,達成一致後再交由總統簽署,成為聯邦政府各項支出的依據。
美國財政年度通常從每年10月1日開始至次年9月30日結束。如果財政年度開始前國會沒能就預算達成一致,只能靠臨時撥款法案維持支出。否則,聯邦政府就會“停擺”。
9月19日,美國共和黨起草的臨時撥款法案沒能在參議院“闖關”成功。9月29日,特朗普與國會民主黨領袖會面又沒有結果。這意味着,在即將開始的2026財年,美國聯邦政府不少機構可能馬上就要面臨關門的窘境。
事實上,美國現行預算制度下很少有按時按規定完成撥款審批的年份。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在1976年美國開始執行現行預算制度後,國會僅有四年按時完成撥款程序。
例如,美國政府即將於本月底結束的2025財年預算還沒有獲批。當前,聯邦政府運作依靠的也是臨時撥款法案。美國國會2024年12月和2025年3月均是在政府資金耗盡前數小時才通過臨時撥款法案,從而避免“停擺”。
為什麼兩黨總談不攏?
國會兩黨就預算和撥款爭論不休,根本原因在於黨爭。
預算與總統所屬黨派主推政策密切相關。隨着美國政治極化越來越嚴重,預算或臨時撥款法案投票現場往往成為兩黨交鋒的戰場——
2018年12月,國會沒能通過包含美墨邊境“築墻”費用的臨時撥款法案,導致聯邦政府“停擺”35天,是1976年以來最長的一次聯邦政府“停擺”。
2013年10月,兩黨無法就“奧巴馬醫改”達成一致,國會否決相關預算案,導致聯邦政府“停擺”16天……
為阻止對立政黨提出的預算或臨時撥款法案通過,美國議員採取了很多辦法,特別是在本黨選票不足以推翻議案時,不惜利用程序漏洞阻撓議事。
當前,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在國會參眾兩院都佔據多數席位,因此民主黨不惜利用所謂“冗長辯論”規則,通過持續發言阻撓議事進程。
此前共和黨提出的臨時撥款法案沒能在參議院獲批,正是因為這種“冗長辯論”。而終止辯論推進投票,需要在參議院中獲得60票。當前,共和黨在參議院只佔53席。
由此可見,美國兩黨在預算和撥款問題上談不攏的原因,是“不想談攏”;而“不想談攏”的原因,是謀求利益交換、推卸政治責任、甚至“為反對而反對”。
為什麼“停擺”後果嚴重?
政治失能會引發經濟失能。政府“停擺”未必持續很久,但仍會讓美國宏觀經濟、市場穩定以及個人生活層面等出現“併發癥”。
在宏觀經濟層面,“停擺”會給美國經濟帶來直接損失。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美國聯邦政府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為期35天的“停擺”給國內生産總值(GDP)造成30億美元的損失。美國高盛集團此前估算顯示,政府每“停擺”一週,經濟增速將下降約0.15個百分點,如果算上私營機構受到的影響,經濟增速可能下降0.2個百分點。
部分行業會在“停擺”中受到嚴重衝擊。美國旅游協會首席執行官傑夫·弗裏曼&&,“停擺”一週將導致旅游業損失10億美元。美國國家公園保護協會估計,國家公園在“停擺”期間關閉,每天損失100萬美元門票收入,周邊商戶每天損失7700萬美元。
另外,美國政府此前“停擺”還出現過相關機構無法簽發出口證書導致大量産品在港口滯留、數百份鑽井許可證無法處理影響能源生産等情況。
在市場層面,“停擺”會導致勞工統計局等主管經濟數據發布的機構關門,如果時間較長,可能影響就業報告、通脹等關鍵數據的發布。市場人士普遍擔心,這種狀況會影響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判斷,從而加大美債、美元匯率波動,甚至影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貨幣政策決策。
在個人生活層面,每次“停擺”都會帶來大量政府工作人員工資拖延、“被休假”等情況。美國聯邦政府近期&&,不排除“停擺”會導致部分崗位遭遇“永久性”裁員。這也是美國聯邦政府首次在面臨“停擺”危機時宣稱會因此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