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9月23日電 記者手記丨美國優先政策與日本“廣場協議2.0”之憂
新華社記者劉春燕
40年前的9月22日,在美國主導下,包括日本在內的5國在紐約簽署旨在通過政策合作扭轉美元升值局面的“廣場協議”。正是“廣場協議”開啟了日元飆升、日本出口企業遭受重創、日本貨幣政策被迫寬鬆化等一系列改變日本的進程,並最終導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
在這個日本人難以忘記的日子,日本《讀賣新聞》發表社論稱,當年曾主導“廣場協議”、推動政策合作的美國,如今正在背棄國際合作。社論表達了對“第二個廣場協議”的憂慮,認為大搞美國優先的美國政府可能以弱勢美元促進出口,呼籲日本未雨綢繆,降低對美國和美元的依賴。
日本《每日新聞》發表社論指出,“廣場協議”簽署距今已整整40年,美國財政與貿易雙赤字的問題並未解決。特朗普政府的高關稅等美國優先政策令自由貿易體系和國際貨幣體系再度遭受嚴重衝擊,必須從中汲取教訓。
陷入憂慮和反思的不僅是日本媒體,日本學界、産業界均對一系列美國優先政策深感憂慮。《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認為,在關稅談判中無牌可打的日本政府被迫對美國“投懷送抱”。
在美國關稅政策中首當其衝的是日本汽車産業。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出口約佔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美國汽車關稅政策對日本出口影響巨大。
日本財務省公布的貿易統計結果顯示,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8月日本對美汽車出口額同比大幅下降28.4%,拖累當月日本對美出口額同比下降13.8%。自今年4月以來日本對美出口額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
“受對美出口下降拖累,日本整體出口連續4個月下降。預計短期內日本出口仍將保持疲軟態勢。”明治安田綜合研究所經濟調查部經濟學家藤田敬史認為,雖然對日本來説美國汽車關稅已由27.5%降至15%,但仍將對出口構成下行壓力。此外,美國政府還在考慮對半導體及藥品加稅,關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仍需持續關注。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政府需“警惕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下行風險,盡最大努力緩解美國關稅措施的影響”。
為對衝關稅影響,三菱和馬自達開始主動減少盈利較低的低價車出口,積極開拓美國之外的市場銷路。豐田等部分日本汽車製造商被迫加大在美國國內的産能,並盡量在美國國內採購零部件。
一家位於東大阪市的彈簧製造廠負責人&&,汽車廠商原本是工廠的重要客戶,相關銷售額約佔公司總銷售額的三成左右。受美國汽車關稅政策影響,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正設法將産能轉移至美國,或擴大美國工廠産能,“這肯定會影響到我們這些中小企業,我們的訂單肯定會減少”。
一些媒體和專家認為,未來包括汽車産業在內的日本製造業遷美將提速,或將導致日本國內生産的下降,加大日本經濟下行壓力。瑞穗研究與技術公司調查部主任小野亮&&,如果“對等關稅”和汽車關稅永久化,日本經濟將面臨空心化風險。
實際上,將産能遷美、擴大在美投資,對日本企業來説並不是萬全之策。斥重資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日本制鐵公司最近已初嘗“苦果”。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美國政府日前已首次動用“黃金股”武器,干預了日本制鐵的經營。報道説,為重振經營不善的美鋼,日本制鐵計劃關閉美鋼位於伊利諾伊州的格拉尼特城鋼鐵廠。但計劃尚未實施就遭美國政府叫停。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政府不會批准這一停産計劃。實際上該鋼鐵廠的兩座高爐早在日鐵收購美鋼之前就已停産。
報道認為,特朗普政府未來很可能繼續施壓。對日鐵來説,此次美國政府的強力施壓,不僅意味着關廠計劃遭遇挫折,未來日鐵對美鋼的産能調整和重組等經營難題也將凸顯。東京大學教授鈴木一人認為,日本制鐵低估了給予美國政府“黃金股”的風險,對這一情況的誤判導致了今天的結果。
“美國政府正以關稅為武器,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到底如何令人擔憂。”慶應大學教授大久保敏弘&&,“如果反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浪潮在全球加劇,日本將難以享受自由貿易的紅利。”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小田剛正認為,美國關稅等政策走向、其影響的不確定性依然很高。下半年關稅影響將逐步顯現,全球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或將加大,前景不容樂觀。
“美國關稅導致的出口下降及成本上升,將直接擠壓企業收益。今後企業收益下降將如何波及設備投資、就業、收入乃至個人消費,令人擔憂。”小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