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之約
山海相攜
九河下梢天津衛
三道浮橋兩道關
大運河的悠悠古韻
渤海灣的壯闊波瀾
融匯於此
這個秋天
天津將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
與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折成一張請柬放在世界的面前
這座魅力之城
敞開懷抱迎接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到來
1
什麼是“上合”?
2001年6月
上海合作組織在黃浦江畔宣告成立
作為首個
中國共同創建、以中國城市命名的
國際組織
國際關係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互信、互利、平等、協商、
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
在“上海精神”引領下
歷經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成長
上海合作組織
由6個創始成員國
發展成為覆蓋亞歐非三大洲
26個國家的
“上合組織大家庭”
成為人口約佔世界一半
經濟總量約佔全球四分之一的
重要國際組織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在上海簽下的“承諾書”
如今已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
2025年8月6日,“上合之約·絲路津彩”上合國家青年學生“萬花筒”文化市集在天津慶王府舉行。這是上合國家青年學生在共同表演舞蹈節目。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8月31日至9月1日
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
將在天津舉辦
這將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
在政治、安全、軍事、
經貿、投資、能源、教育、
互聯互通、科技創新、綠色産業、
數字經濟、人文交流等多個領域
中國智慧如細雨
浸潤合作之壤
總結上合組織成功經驗
擘畫上合組織發展藍圖
在開放包容的熱土上書寫
“和合”新詩篇
2
為什麼是天津?
“合”與“和”
早已寫在這座城市的基因裏
海河流動着千年波光
三岔河口曾見證南北漕運的舟楫往來
五大道的小洋樓陽&上
月季花越過鐵藝欄杆盡情盛放
意大利風情區的街角
悠揚音樂混着煎餅馃子的香氣
時針指向當下
渤海之灣,縱橫交匯
作為共建
“一帶一路”海陸交匯點
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東部起點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
天津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
意義獨特而重要
7月1日,列車在天津國際陸港準備出發(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天津港
同全球500多個港口
保持着航運貿易往來
中亞班列載着集裝箱
聯通的歐亞國家和地區拓展至25個
貿易動脈在此連接
更多領域的務實合作
正在拓寬共贏之路
從基礎設施建設
到科技創新協作
從綠色産業發展
到數字經濟聯通
攜手同行的故事不斷豐富
8月21日拍攝的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眼科聯盟成立儀式。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民心相通愈發緊密
一場場跨越國界的文明對話
是不斷拓展
與上合組織國家人民友好往來的剪影
天津已在
8個上合組織國家
建設
10個魯班工坊
培養出一批批高素質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
6月16日,在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魯班工坊實訓教室,教師指導學生操作設備。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渤海之濱
津門故里
一場跨越山海的相約
即將到來
6月19日,一台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在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運輸貨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多元文明在此交匯
更多合作成果將落地生根
天津
這座兼具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城市
正以務實行動詮釋
“和合共生”的理念
架起溝通之橋
鋪就合作之路
以開放包容的姿態
迎接八方來客
山海相攜
不負相約
3
天津,準備好了!
海河遊船劃過水面
留下銀色的漣漪波紋
就像每一次相遇
都會留下印記
渤海潮聲正講述着
新的故事
8月25日,這是在天津中心城區一條道路上拍攝的“2025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主題標識。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青年志願者整裝待發
熱情中洋溢着笑臉
他們正以流利的外語、溫暖的伴隨
架起溝通之橋
出租車整潔的車廂
和司機真誠的問候
津門故事厚重的情節
與講解團自信的講述
每一個人
都是這座城市的絢麗封面
“相聲巴士”笑語連連
雙層觀光車悠然穿梭於海河之畔
遊船在波光粼粼中閒適前行
城市光影流動在人們期待的眼眸
天津用
“繡花功夫”做好十足準備
每一條參訪路線
都是這座城市的璀璨名片
上合精神、中國氣派、天津特色
津沽大地
將見證上海合作組織
團結互信、凝聚共識的最新時刻
你好,上合!
來源:新華社天津分社、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新華網天津頻道
策劃:丁錫國 車玉明
監製:李志暉 王建華
統籌:邵香雲 白佳麗 岳瑞芳
監審:楊麗 牟彥秋 梁甜甜
記者:曾晉 楊文
設計:董靜雪 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