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在圖爾古孫河畔感受綠色發展生命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8 09:57:01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丨在圖爾古孫河畔感受綠色發展生命力

字體:

  新華社阿拉木圖5月28日電 記者手記|在圖爾古孫河畔感受綠色發展生命力

  新華社記者茍洪景

  在阿爾泰山脈北部,哈薩克斯坦境內東哈州的丘陵地帶,針葉林沿山勢起伏綿延。蒼翠之間,圖爾古孫河湍湍流淌。5月,這條在當地人口中“難以馴服”的河流迎來春汛。

  這是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拍攝的圖爾古孫水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現在正值汛期,是圖爾古孫水電站發電量最大的季節。”中交集團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簡稱水電對外)哈薩克斯坦分公司副總經理孫鵬告訴新華社記者。

  圖爾古孫水電站由水電對外承建,2017年1月動工,2021年7月投産發電,是中哈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攜手合作的重要項目。為了這個項目,孫鵬和同事們在這片人跡罕至的山林地帶奮鬥了4年半。

  這是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拍攝的圖爾古孫水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裝機容量2.49萬千瓦,年均發電量7980萬千瓦時,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2萬噸。”作為水電站建設期的工程部主任,孫鵬對項目數據如數家珍。“圖爾古孫水電站彌補了東哈州阿爾泰地區一半的電力缺口,有力推動了當地綠色低碳轉型。”

  言談之間,一隻蜜蜂從孫鵬身旁掠過,停在不遠處的野花上。作為對生態極為敏感的物種,蜜蜂的出現往往意味着空氣清新、水源潔凈、植被茂盛。東哈州因出産蜂蜜而聞名,水電站周邊也有不少養蜂戶。

  這是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拍攝的圖爾古孫水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我外出查看周邊情況的時候,看到過熊、馬鹿和狐狸。”圖爾古孫水電站現場調度員涅波米亞什奇説,“附近山裏的野生動物可不少,前一陣還有一隻馬鹿來到我們庫房門口,逗留了很久。”

  圖爾古孫水電站機房採用藍色外表涂裝,如同一枚藍色琺瑯鑲嵌在群山之間。“圖爾古孫水電站最大的特點就是環保。”水電站業主方總經理馬克蘇特説,“哈薩克斯坦近年來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我們正是在不破壞生態環境、不犧牲美麗風光的前提下,推進水電站的建設和運營。”

  這是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拍攝的圖爾古孫水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為了保護周邊原始森林的完整性,團隊將環境保護融入工程全生命周期,施工伊始就決定將作業區壓縮至電站南側150米範圍內;對所有工程車輛定期檢查,確保尾氣排放達標;建立沉澱池處理施工廢水,水質符合II類水標準才允許排放。

  得益於中哈兩國建設團隊的嚴苛環保標準,野生茴魚、哲羅鮭等珍稀冷水魚在圖爾古孫河健康繁衍。

  這是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拍攝的圖爾古孫水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涅波米亞什奇帶記者走進中控室,大大小小的屏幕實時顯示水電站運行情況,其中不少畫面監控的是水輪發電機組——兩大一小三台發電機,是整個水電站運行的“心臟”。他介紹説:“我們很少使用注油裝置,油污染風險幾乎為零。為確保這一點,我們從未中斷巡視監測。”

  從保護生態環境到推動技術協作,圖爾古孫水電站展現了跨國合作的深度與溫度,為更多清潔能源項目提供了可借鑒的方案。孫鵬告訴記者,水電對外還將與哈國夥伴繼續深化合作,共同建設東哈州其他水電項目,持續助力當地綠色轉型發展。

  這是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拍攝的圖爾古孫水電站機房。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從圖爾古孫河畔出發,更多水電項目正在推進,把清潔能源的願景變為現實,也見證着中哈合作在山川之間不斷延展。屬於這片土地的綠色發展故事,正在繼續書寫。

  這是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圖爾古孫水電站拍攝的水輪發電機組(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這是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圖爾古孫水電站拍攝的一台水輪發電機。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的圖爾古孫水電站,中交集團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哈薩克斯坦分公司副總經理孫鵬(左)與水電站現場調度員扎爾加斯·伊謝諾夫交談。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的圖爾古孫水電站,水電站現場調度員涅波米亞什奇在發電機層巡檢水輪發電機組運行狀態。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