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萬隆會議召開70周年。70年前,新華社的攝影記者錢嗣傑在“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中倖免於難,並隨後記錄下萬隆會議珍貴的歷史瞬間。2005年,錢嗣傑在《(紀念萬隆會議)專訪:在萬隆的“黑天白夜”——新華社記者記憶中的萬隆會議報道》一文中,曾經回憶過這段難忘的往事。
遺憾的是,錢嗣傑老前輩已於2022年離我們而去,無法親自來為我們講述當年的故事。今天,讓我們跟隨錢老20年前接受採訪時的回憶,一起走進萬隆會議以及那些歷史瞬間後面的故事。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亞非會議。這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由於在萬隆召開,所以也稱萬隆會議。萬隆會議所確立的處理國家關係的十項原則,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相一致,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礎。以周恩來總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強調求同存異,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動,從而為新中國贏得了尊敬,贏得了朋友。
圖為萬隆亞非會議會場內景。新華社記者錢嗣傑攝
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召開之前,國際反動勢力和台灣當局策劃了“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致使中國代表團部分工作人員和中外記者11人遇難。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在這次事件中,新華社記者沈建圖、黃作梅、李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杜宏等8名中國記者遇難。他們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犧牲的第一批新聞記者。
“我們聽到飛機爆炸的消息後感到非常震驚,心裏非常難過。”2005年,在萬隆會議舉行50周年之際,錢嗣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起當年的往事,仍然難以掩飾心中的憤怒和哀傷。
錢嗣傑和同事劉茂儉都是當年赴萬隆記者團成員,錢嗣傑是攝影記者,劉茂儉是譯電員。兩人於4月1日提前抵達香港,採購一些攝影器材和記者團所需物品。由於工作安排,他們陪同兩名外交部信使乘船先期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錢嗣傑和劉茂儉本來也準備搭乘“克什米爾公主號”的,後來在香港臨時改變計劃,結果倖免於難。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當時震驚了全世界,也為萬隆會議籠罩了一層陰影。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總理表現出一個國家領導人的偉大風範,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周總理抵達萬隆時,在機場受到印尼群眾熱烈歡迎。因為人很多,我根本就擠不進去拍照片。”錢嗣傑還清楚記得周總理當時受歡迎的熱烈場面。“後來沒辦法,我就跑到機場摞着大汽油桶的一個角上,我上去,拍了一張照片。”
出席亞非會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率領下,1955年4月17日乘飛機到達萬隆。印度尼西亞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右戴深色帽者)到機場歡迎。新華社記者錢嗣傑攝
周總理在會議中力挽狂瀾的表現讓錢嗣傑由衷欽佩。會議開始時出現了打着反共旗號向中國挑釁的聲音,引起了許多人的憂慮。周總理在第二天的會議上臨時決定,把原來的發言稿改用書面散發,並當即親自起草稿子,發表了18分鐘的即席講話。“周總理宣布:‘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周總理講話剛一停,會場上立刻爆發出長時間的掌聲和歡呼聲。”錢嗣傑回憶説。
出席亞非會議的我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周恩來總理1955年4月19日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作補充發言。新華社記者錢嗣傑攝
“周總理一番講話驅散了會場上的烏雲,扭轉了會議的方向,使會議得以順利進行,也得到了廣大代表的好評。”錢嗣傑説。
回首當年在特殊環境下忘我工作的日日夜夜,錢嗣傑記憶猶新。作為會議報道的唯一一名攝影記者,錢嗣傑承擔着旁人無法想像的工作壓力。在萬隆會議召開的7天裏,錢嗣傑要負責周恩來總理平均每天6場活動的拍攝任務。
出席亞非會議的我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周恩來總理1955年4月19日下午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發言。
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同巴基斯坦總理穆罕默德·阿里及夫人在一起。新華社記者錢嗣傑攝
每天活動一結束,他立刻鑽進悶熱潮濕的“暗房”,沖洗照片、寫圖片説明。而所謂“暗房”,也只不過是一個不透風、不透光的衞生間。由於沒有圖片傳真機,天亮後,他還要抽空到郵局把照片郵寄到國內,然後再回到會場繼續採訪。
“我五天五夜沒睡覺,真的。每天回到房間差不多都半夜12點。衝膠卷拿電扇來回吹,吹完了以後放大,然後寫説明。天一亮趕緊去郵寄,就是連軸轉。”7天的會議,錢嗣傑有5天都沒有合眼,也記不清7天裏共吃了幾頓飯。“那時候我們沒有先進設備,文字記者只有舊式的英文打字機。由於很多攝影器材在飛機爆炸時損失了,攝影器材很緊張。我的照相機比較落後,閃光燈用的還是閃光燈泡。採訪時,我口袋裏裝滿了小燈泡,拍一張照片換一個燈泡,不小心就會把手燙得起泡。”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周恩來總理率領我國代表團參加了在印尼萬隆市舉行的首屆亞非會議。在會議休息期間,各方人士請周恩來總理簽名留念。新華社記者錢嗣傑攝
中國的正義立場通過錢嗣傑等中國記者的出色報道,及時向國內和世界傳遞。
錢嗣傑説,因為“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的謀害目標直指周恩來總理,所以大家都很緊張。當時,陳毅副總理要求全體代表團成員,人人都要對總理的安全負責。“我們當時沒有恐懼心理,沒有個人的考慮,就是希望把工作做好。新華社記者化悲痛為力量,齊心協力,日夜奮戰,最終完成了會議的報道任務。”錢嗣傑説。
文章內容摘自:《(紀念萬隆會議)專訪:在萬隆的“黑天白夜”——新華社記者記憶中的萬隆會議報道》
原作者:新華社記者李忠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