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丨屢證無效卻如此癡迷——起底美國“關稅戰”深層動因-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04 11:57:22
來源:新華網

國際觀察丨屢證無效卻如此癡迷——起底美國“關稅戰”深層動因

字體:

  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 題:屢證無效卻如此癡迷——起底美國“關稅戰”深層動因

  新華社記者劉晨 宋盈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日簽署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夥伴加徵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針對所有貿易夥伴加徵的10%關稅將於5日生效。

  美國此前已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進口鋼鋁加徵25%關稅,威脅對歐盟酒類産品徵收200%關稅。自特朗普政府上&後,美國頻頻高舉關稅“大棒”,對幾乎所有主要貿易夥伴發動“無差別攻擊”,在全世界和美國國內都引發強烈不滿,也遭到許多國家反制。

  回溯歷史,美國政府在遭遇困境時屢屢訴諸保護主義,企圖借此提振本國經濟、維護自身霸權,但幾乎每次都以損人害己、代價慘重收場。

  “史上最蠢關稅戰”

  執政兩個多月來,特朗普政府激進的關稅政策令世界震驚:就職3天后他就聲稱,如果不在美國生産産品,就將面臨“數千億美元甚至數萬億美元”關稅;2月10日,他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關稅;2月13日,他簽署備忘錄,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個外國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特朗普還不斷擴大攻擊範圍,宣稱將對進口汽車、芯片、藥品以及木材和林業産品徵收25%左右的關稅,並有意對其他國家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數字服務稅徵收報復性關稅。

  這些舉動引發國際社會多方批評和反制。加拿大總理卡尼2日&&,針對美國最新的“對等關稅”,加拿大還將採取反制措施;此前加政府在3月中旬已宣布對總計298億加元(1加元約合0.69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的反制關稅。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2日説,美國的政策缺乏“可預測性”,加徵關稅的做法會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歐盟委員會此前決定對價值260億歐元(1歐元約合1.09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反制關稅,於4月生效。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3日&&,“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沒有邏輯依據,違背我們兩國夥伴關係的基礎”“這不是朋友的行為”。

  輿論普遍認為,美方單邊主義行徑將嚴重拖累全球經濟,給美國自身也帶來很大衝擊。美國《華爾街日報》甚至提出美國挑起了“史上最蠢關稅戰”。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波特&&,美國對如此大規模的商品採取強硬且廣泛的關稅措施,風險之大難以估量。這些關稅或將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商品短缺、價格飆升,並加劇金融市場波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莫裏斯·奧布斯特費爾德&&,美國貿易逆差並非源於貿易夥伴的不公平行為,“用關稅解決逆差如同擠壓注滿氣的氣球”。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為,特朗普政府針對全球貿易體系和戰略同盟的激進政策正在破壞美國主導建立的開放貿易體系,將令美國經濟付出慘痛且深遠的代價。美國伊利諾伊州州長普裏茨克直言,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實際相當於向美國民眾徵稅。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展示簽署後的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英國劍橋大學3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在貿易等方面的政策正加深外界擔憂,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已從年初的10%上升到25%至30%。國際主流媒體和市場投資者開始頻繁使用“特朗普衰退”這一説法。

  被打臉的歷史

  從歷史來看,“關稅戰”是美國政府的慣用手段。自1776年建國以來,美國多次試圖通過提升關稅來擺脫經濟困境,但都未取得預期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1897年,共和黨人威廉·麥金萊入主白宮。他在任上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簽署《丁利關稅法》,大幅提升羊毛、棉紡品、絲綢和糖等商品的關稅,將美國進口關稅平均稅率提升至52%。這直接導致美國進口商品價格大漲,消費者開支大幅上升,並加劇了全球貿易的緊張局勢。

  但是,麥金萊執政後期的理念卻發生很大轉變,變成開放貿易的支持者。他在1901年的演講中&&,“商業戰爭無利可圖”。

  1929年10月,美國股市暴跌,引發了美國經濟大蕭條。1930年6月,時任總統胡佛不顧1000多名經濟學家聯名反對,簽署《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對兩萬多種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該法試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確保美國利益優先,卻加劇了美國的經濟災難。法案實施後,其他國家紛紛採取報復措施。數年間,美歐貿易量銳減三分之二,全球貿易也遭受重創。美國經濟非但沒有好轉,反而進一步陷入大蕭條。有分析指出,《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是造成那場經濟危機從美國一國向全球外溢的重要原因。

  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陷入經濟危機,通貨膨脹上升、財政赤字大增、大量黃金外流。為應對困局,1971年8月,時任總統尼克松在未與任何盟友協商的情況下,宣布暫停美元與黃金的兌換,同時為確保“美國商品不會因不公平匯率而吃虧”,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附加費。

  這種單邊舉措令世界驚愕,被稱為“尼克松衝擊”,導致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關係緊張,佈雷頓森林體系動搖,美元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市場陷入混亂,美國的失業率與通脹率持續上升。

  21世紀初,美國鋼鐵行業不景氣,時任總統小布什希望通過提高關稅保護本土産業。2002年3月,小布什政府宣布對10類進口鋼鐵産品加徵最高達30%的關稅,為期3年。

  這一政策給美國鋼鐵行業創造了數千個就業崗位,但導致鋼鐵價格高漲,汽車、家電等下游行業成本飆升,相關企業苦不堪言。據統計,2002年美國因鋼鐵關稅流失約20萬個工作崗位,遠超當時美國整個鋼鐵行業的就業人數。

  歐盟、中國、日本等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先後對美國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最終,世貿組織裁定美國關稅違規,小布什政府不得不提前撤銷這一政策。

  正如法國《世界報》網站一篇評論文章指出,關稅壁壘問題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保護主義貫穿了整個美國政治史。

  這是2024年1月1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雪中的白宮。新華社發(阿倫攝)

  政客的意圖

  歷史上,關稅一度是美國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白宮統計數據顯示,1798至1913年間,關稅佔美國聯邦政府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最高時甚至達到90%。但在過去70年裏,這一比例只有2%左右。

  這意味着,美國政府已無法靠提高關稅大賺一筆,而歷史也反復證明,高關稅損人不利己,並導致國際局勢緊張。那麼,特朗普政府為何還要繼續使用這個無法“治病”、只會“致病”的手段呢?

  對此,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法學教授理查德·謝爾分析説,人們做事常常會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説得出口的體面理由,另一個是不便公之於眾的真實原因。“在(特朗普政府)關稅這件事上,真實的原因就是國內政治。”

  美利堅大學國際服務學院高級講師邁克爾·斯塔奈蒂斯認為,對很多美國政客而言,關稅只是個政治工具,主要目的是在選民面前展現強人姿態。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美國關稅政策深受總統選舉影響,其背後往往有吸引選票、鞏固票倉的政治意圖。麥金萊和胡佛在競選總統時都承諾,上&後將通過加徵關稅來保護本國産業,應對經濟低迷。尼克松任內,政治因素是其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小布什的鋼鋁關稅政策也是旨在為當年的中期選舉積攢人氣。

  2025年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第一資本體育館,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其簽署的行政令。新華社記者吳曉凌攝

  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也反復宣稱,加徵關稅“好處多多”。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道格拉斯·歐文指出,高關稅承諾成功塑造了特朗普“美國工人保護者”的形象,幫他爭取到關鍵地區尤其是中西部“鐵銹帶”的選票。

  重返白宮後,特朗普的“關稅執念”進一步升級,將其視作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

  特朗普曾多次宣稱,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稅是為了阻擋兩國的非法移民。他還指控墨西哥毒梟向美國輸送芬太尼,而生産芬太尼的實驗室則設在加拿大。這番言論遭加墨兩國嚴厲駁斥。加拿大時任總理特魯多稱,特朗普政府的行為邏輯“完全虛假、完全不公正、完全錯誤”。世貿組織前副總幹事艾倫·沃爾夫評論説,歷史上,關稅從沒像現在這樣被美國政府當作阻止別國非法移民或芬太尼流入的“大錘”,“這本身就不合規矩”。

  特朗普還以加徵關稅威脅俄羅斯,欲借此迫使俄羅斯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日本《産經新聞》駐華盛頓記者鹽原永久指出,特朗普“對關稅‘深沉的愛’已經進入此前沒有涉足的領域”。當前關稅政策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保護主義”範疇,儼然成為特朗普進行外交施壓的“萬能工具”。

  美國《紐約時報》的評論認為,特朗普政府正在進行一場“豪賭”,它認為美國可以用關稅“大棒”解決幾乎所有問題,這種混合重商主義與霸凌行徑的策略給美國經濟帶來極大風險。

  西班牙“世界秩序”網站刊文指出,特朗普政府企圖以關稅決定全球未來,開啟一個新的帝國主義時代。但從長遠來看,這可能反而會摧毀美國的霸權。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