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每一次出發抵達 都是對生命的敬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03 16:31:40
來源:新華社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每一次出發抵達 都是對生命的敬畏

字體:

  當地時間3月28日12時50分許,緬甸發生7.9級地震。震中位置距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不遠,這裡人口密集。社交媒體裏的地震現場視頻和職業敏感告訴我,這場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救援難度可能會超乎想象。

  不多久,手機電話響起,接聽、挂掉,我知道我要再次出發了。

  每一次出發,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敬畏——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記錄,才能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事實和真相。

  想要做好災難報道,除了有勇敢的心、專業的新聞技能,還要有適合的器材和對可能遭遇狀況的預判,而準備可以讓自己連續穩定工作的物資這種“小事”卻是最耗時耗力。

  地墊、睡袋、頭盔、治療外傷的碘酒、紅花油、驅蚊水、酒精濕巾、敷貼、口罩、感冒藥、腸胃藥,止瀉藥,戶外長褲、皮膚風衣、短褲,保暖內衣,速幹內衣,兩副眼鏡......

  “飽帶乾糧,熱帶衣”,在災害現場,對於所有的困難和可能出現的變化,都需要保持警惕。

  每一次抵達,更是對逝者、傷者生命的一種敬畏。

  當地時間3月29日晚,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救援隊抵達緬甸仰光國際機場。

  29日上午,我和同事從香港出發,經由曼谷轉機,於緬甸當地時間29日下午抵達仰光,然後轉赴內比都。

  在緬甸首都內比都的千床醫院,我看到了小朋友的哭泣,看到了老人換藥時痛苦的表情,也看到了受傷的百姓眼中對於中國救援隊醫生到來的期許。

  3月3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的千床醫院,在地震中受傷的楠達琳在臨時病床上接受治療。

  3月3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的千床醫院,2歲的澤內陽武在臨時病床上接受治療。

  3月3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的千床醫院,地震傷員在樹下的臨時病床上接受治療。

  3月3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的千床醫院,一名地震傷員在醫院空地搭建的帳篷中接受治療。

  3月31日,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的專家在緬甸首都內比都的千床醫院查看。

  3月3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的千床醫院,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的專家評估地震傷員病情。

  在老百姓居住的街區裏,我看到了為躲避余震在樹林中打地鋪的一家19口人,他們堅持晚上全家人都回到樹林後才一起吃飯,“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吃到食物”。我看到了住在土路邊上的一個年輕的女孩,僅僅依靠網上自學而獲得4級漢語水平證書的她,夢想是可以去中國讀書,畢業後成為一名中緬翻譯。

  3月3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一名女子在土路邊做晚飯。

  3月3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地震受災民眾在土路邊的樹林中過夜。

  3月3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地震受災民眾在土路邊的樹林中吃飯。

  3月3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孩子們在土路邊的樹林中過夜。

  因為對於生命的敬畏,我認真傾聽,拍下瞬間,仔細記下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和他們的故事,並希望用我的照片告訴世界。

  作為一名攝影記者,自己的每一次出發抵達,都是在對敬畏生命做出影像詮釋。

  作者:王申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