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 在AI(人工智能)的幫助下,英國一實驗室研究人員首次以虛擬方式“展開”2000年前的一個碳化紙莎草卷。在此之前,一代代的學者和科學家們為破解這些古卷的秘密已努力了250多年。
2024年1月16日,在埃及東部省卡拉姆斯村,村民賽義德在自家的紙莎草紙製作作坊整理草紙。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據美聯社5日報道,18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在現意大利境內的古羅馬小城赫庫蘭尼姆一座豪華別墅遺跡內,發現數百個紙莎草卷。這座小城和它鄰近的龐貝古城一樣,都在維蘇威火山公元79年噴發時被火山灰覆蓋。這些紙卷雖然保存了下來,但已經是糖塊大小的碳化狀態,一旦試圖展開就會碎裂。
這些紙卷上記載的內容對研究當時的歷史格外珍貴,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為解開其中奧秘而努力。2023年,幾位科技行業領頭人發起了“維蘇威挑戰”競賽,以重金懸賞方式,激勵人們借助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幾何學等手段破譯紙卷中的文字。
2012年4月12日,游客在意大利龐貝古城參觀,遠處是維蘇威火山。新華社記者王慶欽攝“維蘇威挑戰”發起者之一、美國肯塔基大學計算機學專家布倫特·西爾斯説,如今,該挑戰取得“歷史性突破”:英國牛津附近“鑽石光源”公司研究人員用粒子加速器産生強力X射線,對紙捲進行掃描,然後用人工智能將掃描出的圖像拼在一起,搜索文字痕跡並提高清晰度。這一過程可以生成紙卷的三維圖像,隨後,研究人員將紙卷在電腦上虛擬地展開。
此次掃描復原的紙卷是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保存的三個紙卷之一,包含的可復原文字比研究人員之前所有的普通掃描件更多。
不過,AI並沒有識別出多少文字。
博德利圖書館人員彼得·托特説:“我們仍處於一個漫長過程的開始……研究人員非常積極,也非常有信心繼續提高圖像質量和文字的可識別性。”(荊晶)
【糾錯】 【責任編輯:張旭燁 吳軼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