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論壇|這屆論壇上的志願者,有故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07 00:43:06
來源:新華社

中非合作論壇|這屆論壇上的志願者,有故事!

字體: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記者劉雅萱、王楚天)“能感受到與非洲友人的共鳴”“對我來説是一次成長和歷練”“我想向非洲朋友更好地展示中國青年形象”……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4日至6日舉行,期間共有20所高校的700名大學生志願者參與服務。在高科技互動體驗區、綜合服務展&、非遺文化體驗區等志願服務崗位上,他們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專業技能,和非洲朋友間發生了不少美好的故事。

  沉浸式體驗中收穫共鳴和成長

  在峰會新聞中心,CAVE 8K超高清沉浸式互動體驗區吸引了不少中外嘉賓和媒體朋友駐足體驗。屏幕前,非洲朋友在志願者熱情地引導下,感受了北京的風貌和中非合作碩果帶來的視覺衝擊和震撼體驗。

  “非洲朋友在體驗過程中不斷感嘆科技的發展。在看見非洲的地標性建築和中非合作項目時,會和我們志願者異口同聲地説出名字,那種感覺特別有共鳴。”國際關係學院學生張譯予自豪地説。

  志願者在CAVE 8K超高清沉浸式互動體驗區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雅萱 攝

  同樣來自國際關係學院的鄧詩雨,也是這個崗位的志願者之一,“成長”是她這次志願服務工作的關鍵詞。

  “有一次被來賓問及能否介紹‘津巴布韋新議會大廈’時,我表達了不太了解的歉意。”鄧詩雨説,經過這次“尷尬”後,我趕緊查閱了相關背景,同時還了解了肯尼亞蒙內鐵路、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等標誌性項目,切實地感受到了中非友誼之深、合作成果之豐,這對我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歷練和成長。

  貼心服務讓彼此感受溫暖

  此次峰會期間,設有兩處綜合服務台,彬彬有禮的志願者們為中外媒體朋友提供了諮詢導覽以及“失物招領”“物品借用”等後勤保障。

  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張津銘是綜合服務展&的志願者之一,曾在埃及生活過半年,能用地道的當地語言跟外賓交流。“有幾次為埃及嘉賓提供幫助時,順暢的溝通讓他們非常欣喜,我也仿佛遇到了來自遠方的故友。”張津銘説。

  “通過查閱存檔和備案的信息,我們平均每天幫助20多位來賓找到丟失的物品,感到很有成就感。”張津銘説。

  新聞中心設置的綜合服務展&。新華社記者 劉雅萱 攝

  本屆峰會期間的志願者中,掌握兩門以上語言的超過30%,志願者熟練的語言服務給非洲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尼泊爾記者阿查裏雅説:“綜合服務台的志願者們非常專業和友好,提供多語種服務,能高效地協助我解決問題,讓我感到非常溫馨。”

  體驗區互動展現文化自信

  在峰會新聞中心的走廊上,並排設置有景泰藍、哈氏風箏、彩塑京劇臉譜、花絲鑲嵌等非遺文化體驗區。不少非洲朋友“邂逅”中國傳統文化,與志願者共同製作中國非遺禮物,感受文化交流的魅力。

  清華大學的曾子青是非遺文化體驗區的志願者之一,曾在非洲做過人文交流的他,心中一直有一顆非洲的種子:“我想向非洲朋友更好地展示中國青年形象,也希望彼此增進了解,結下更深的友誼。”

  志願者在風箏製作技藝展&和阿爾及利亞記者交流。新華社發

  “我幫助一位阿爾及利亞記者,親手做了一隻金魚型的小風箏,他激動地在現場舞動,還説要把它作為禮物帶給兩歲的女兒。”曾子青説,風箏在中華文化中有吉祥的寓意,希望中非友誼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

  中非合作論壇對志願者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要求很高,志願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充分展現着首都青年志願者的良好精神風貌。

  “這屆志願者臉上洋溢的自信、運用的專業技能、表現的利他精神讓此次志願服務成果超出預期。”曾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大學生志願者,如今已成為北京市誌願服務指導中心隊伍建設部副部長的劉依萌説:“這份文化自信也來自國家的發展和強大,我們將延續這份薪火傳承的力量,在新時代展示最美的中國青年形象。”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