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七國集團氣候言行顯虛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7 15:04:14
來源:新華網

國際觀察|七國集團氣候言行顯虛偽

字體:

  新華社意大利法薩諾6月16日電 題:七國集團氣候言行顯虛偽

  新華社記者郭爽 李超

  七國集團(G7)峰會13日至15日在意大利普利亞大區法薩諾舉行。表面上看,氣候變化問題仍按慣例在形式上被列為2024年G7峰會的一大重要議題。不出所料的是,本次峰會未能就氣候問題取得任何實質進展。分析人士指出,會上毫無意義的陳詞濫調和口惠而實不至的承諾盡顯G7在氣候問題上的虛偽。

  G7氣候承諾空洞無物

  “G7領導人還不如待在家裏,(G7峰會)並沒有做出新的承諾”,本次峰會“沒有任何價值”,致力於消除極端貧困的組織“全球公民”的副主席弗裏德麗克·勒德指出。

  G7峰會的媒體中心外,數十名氣候活動人士身穿印有熾熱的地中海中冒出橄欖樹火焰的服裝靜坐抗議G7在氣候問題上的不作為。

  分析人士指出,在形式上列入G7峰會議程的氣候變化問題實際上已被“邊緣化”。國際社會普遍認為,G7峰會關於氣候變化的承諾無法匹配當前氣候危機的緊迫性,且大多數承諾僅停留在重復此前達成的承諾層面,缺乏雄心、不夠具體。

  6月13日,在距七國集團峰會會場60公里的意大利布林迪西市,抗議者製作“特洛伊木馬”諷刺並抗議七國集團峰會。新華社記者孟鼎博攝

  多國媒體評價指出,G7關於氣候融資的承諾都是些陳詞濫調,缺乏透明度和具體實施細節,使得這些承諾難以兌現。意大利獨立智庫ECCO聯合創始人盧卡·貝爾加馬斯基&&,G7不斷重申對氣候和發展融資的承諾,但迄今未能兌現。

  由1000多家非政府環保組織組成的“國際氣候行動網絡”則指出,G7關於化石燃料的新的、具體的承諾寥寥無幾且缺乏明確計劃和途徑,減排承諾空洞無物。“化石燃料補貼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G7必須找到一條快速途徑來履行其2016年的承諾,即到2025年終止‘低效的化石燃料補貼’。”國際氣候行動網絡歐洲區主任恰拉·馬蒂內利説。

  G7在氣候問題上不作為

  非營利機構“氣候分析組織”是一家全球氣候科學和政策研究所,其最新報告指出,按照《巴黎協定》努力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G7沒有一個成員國能夠實現現有減排目標。即使按G7現行政策,也只能確保到2030年其排放量比2019年減少19%至33%,最樂觀的估計,這也僅為實現1.5攝氏度目標所需減排量的一半。

  根據獨立能源智庫EMBER的最新報告稱,包括G7在內各國領導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曾承諾,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至3倍。然而,G7的集體目標距離這一承諾還很遙遠,其中,法國和日本的目標遠低於這一承諾,美國和加拿大甚至沒有明確的目標。

  雖然此次G7峰會承諾在2030年之前加速擺脫化石燃料的使用,但批評者指出,這一空洞承諾缺乏具體措施,G7在削減化石燃料補貼方面進展緩慢,這種拖延可能會削弱全球氣候行動的整體效果,G7國家需要切實落實減少化石燃料補貼的承諾,以實現氣候目標。

  6月13日,在距七國集團峰會會場60公里的意大利布林迪西市,一名抗議者發表演説抗議七國集團峰會。新華社記者孟鼎博攝

  G7氣候融資承諾難兌現

  “氣候融資國際談判已變成戰場,這是發達國家多年來忽視和欺騙的明顯證據。這些國家不僅逃避歷史責任,還不斷採取拖延戰術,將負擔轉嫁到發展中國家的肩上。”民間團體“化石燃料不擴散條約倡議”的全球參與主任哈吉特·辛格&&。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G7關於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的承諾嚴重不足,難以滿足發展中國家的實際需求。許多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的財政援助和技術支持以實現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目標。

  英國《自然》雜誌14日發表的最新研究預測,到2050年,持續的全球氣候變化將引發不利事件,影響“全球南方”約1.43億人,導致各種形式的移民和流動。

  國際慈善機構樂施會報告估算,G7欠“全球南方”國家約13.3萬億美元,包括未兌現的援助承諾和未兌現的氣候融資承諾,其中包括“損失和損害”基金等。

  七國集團峰會6月13日至15日在意大利普利亞大區法薩諾舉行。圖為6月14日,在法薩諾鎮,人們在抗議活動中。新華社記者李京攝

  “全球北方必須償還欠全球南方的氣候債務。發展中國家正遭受危機、毀滅性的氣候影響、衝突、種族滅絕和債務負擔的多重打擊。富裕國家必須站出來並付出代價。”“國際氣候行動網絡”執行主任塔斯尼姆·埃索普在一份聲明中強調。

  該機構津巴布韋協調員惠靈頓·馬杜米拉説,“作為歷史上的主要排放國,G7國家必須將敘事從‘氣候援助’轉變為‘氣候正義’。G7國家有義務在COP29上向全球南方國家提供顯著增加的、可獲得的氣候融資和技術。”

  世界自然基金會意大利分會氣候與能源負責人瑪麗亞格拉齊婭·米杜拉指出,必須增加氣候和自然融資,承諾制定一項根據最脆弱國家的需求量身定制的新的集體量化氣候融資目標,並緊急實施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財務目標。

  此外,在本次峰會期間,G7領導人再次重申對中國的所謂“去風險化”策略。但有專家批評指出,這種策略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緊張,在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生産方面,這種策略將拖累國際氣候合作,並可能會對全球氣候行動産生負面影響。

  在全球致力於新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G7成員中的美國和歐盟近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提高關稅,這不僅使全球自由貿易再次遭受打擊,同時也嚴重阻礙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進程,更加暴露了其在氣候問題上的虛偽本質。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