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拉美手記|在蕉林深處感受洪都拉斯的歷史與新機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6 10:27:56
來源:新華網

行走拉美手記|在蕉林深處感受洪都拉斯的歷史與新機遇

字體:

  新華社特古西加爾巴6月15日電 行走拉美手記|在蕉林深處感受洪都拉斯的歷史與新機遇

  新華社記者趙凱 蔣彪 席玥

  不同於其他機場的高空城市景觀,當記者乘坐的飛機即將降落在洪都拉斯第二大城市聖佩德羅蘇拉時,只見機翼掠過香蕉林,遠方蕉葉在熱帶陽光下青翠欲滴。

  聖佩德羅蘇拉位於洪都拉斯西北部沿海平原,是該國香蕉主産區。前往採訪的路上,記者眼前閃過金吉達公司的廠牌。一百多年前,其前身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這裡從事香蕉生産和貿易,隨後逐漸壟斷了相關行業,並將洪都拉斯變成了所謂的“香蕉共和國”。

  87歲的安德烈斯·阿爾瓦雷斯就住在香蕉林對面。退休前,他在聯合果品公司下屬特拉鐵路公司擔任機車操作員。他告訴記者,當時,政府還給公司一塊地種植香蕉,另一塊地給當地的農民以種植自己食用的糧食。“但公司最後卻攫取了農民的土地,最終當地洪都拉斯人失去所有土地。”

  6月6日,香蕉園老工人埃斯特萬·埃爾維爾在洪都拉斯聖佩德羅蘇拉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趙凱 攝

  91歲的香蕉園老工人埃斯特萬·埃爾維爾也是該公司的一名員工。他回憶道,當時美國公司完全控制了蘇拉河谷。除了香蕉,美國人不允許這裡種植其他作物。人們只能從周邊區域購買口糧。公司也會在自己的小賣部裏售賣從美國運來的糧食。結果是,工人這周剛從美國拿到手的薪水,下周就都花在了美國的小賣部裏。“我們每天工作8小時,但只有1.6美元。即使加班到淩晨,也不會額外拿到一分錢。”埃爾維爾説。

  1954年,阿爾瓦雷斯和埃爾維爾等洪都拉斯上萬名工人舉行大罷工,迫使美國公司最終作出讓步。上世紀70年代,洪都拉斯政府先後宣布廢除這些美國公司的特許權和合同,接管它們控制的鐵路和碼頭,將其佔有的土地收歸國有。

  “以前洪都拉斯有5萬多公頃香蕉田,大都屬於美國香蕉公司。現在這裡僅有兩家美國公司,經營著7000多公頃香蕉田。”當地最大香蕉生産商之一納納香蕉公司負責人桑德拉·德拉斯説。

  在該公司的香蕉園內,香蕉樹粗壯的莖幹托起一簇簇綠葉,其間挂滿沉甸甸的果實。據介紹,目前該公司大部分香蕉滿足國內市場,少部分出口到歐美。

  6月5日,在洪都拉斯聖佩德羅蘇拉,一名當地員工在納納香蕉公司工作。新華社發(戴維·德拉帕斯攝)

  德拉斯&&,以前美國果品公司以不公平的低價收購本地生産商的香蕉,導致許多公司破産。“現在我們已直接面向市場,不再依賴美國公司。”

  德拉斯告訴記者,去年6月,她作為商人代表隨洪都拉斯總統去了北京,11月又作為參展商參加上海進博會。“中國市場相當廣闊,對洪都拉斯各項産品持開放態度。我們正在積極備貨,希望明年能把第一箱香蕉出口到中國。”

  2023年3月,洪都拉斯與中國建交。同年6月,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訪華,兩國元首實現歷史性會晤,雙方簽署17項合作協議。2023年,中洪貿易額達19.1億美元,同比增長21.1%。據洪方統計,第六屆進博會上,洪都拉斯簽訂的合同涵蓋雪茄、咖啡、糖等産品,合同金額達9500萬美元。

  “美國在洪都拉斯長期推行以香蕉出口為主的産業模式,使我們經濟結構單一、對外依賴嚴重,經濟發展至今較為滯後。”洪都拉斯國立自治大學教授艾倫·法哈多説。

  在他看來,洪都拉斯不顧美國壓力選擇與中國建交,不僅體現了洪都拉斯自由行使國家主權的姿態,也是出於對國家經濟利益的考量。在提高對華出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延長産業鏈條等方面,洪都拉斯對兩國合作抱有很大期待。

  “洪都拉斯人民廣泛歡迎與中國建交,因為這意味著機遇。”洪都拉斯總統顧問、前總統曼努埃爾·塞拉亞對記者説。

  塞拉亞&&,雖然洪中建交只有短短一年多,但雙方已在眾多領域取得積極進展,如兩國自貿協定談判進度令人滿意、中國企業已開始在洪投資布局、兩國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未來期待更多洪都拉斯産品進入中國市場,相信兩國合作將結出更多碩果。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