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地手記|“我從未放棄這個念頭”——巴勒斯坦人回家夢難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2 16:55:27
來源:新華網

中東戰地手記|“我從未放棄這個念頭”——巴勒斯坦人回家夢難圓

字體:

  5月6日,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巴勒斯坦人離開家園。新華社發(裏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新華社加沙5月23日電(記者伊馬德·德里姆利)在收到以色列軍隊要求撤離拉法東部地區的傳單後,41歲的薩巴哈再次和家人踏上求生之路。經過數小時徒步,他們終於抵達汗尤尼斯的海邊並在那裏搭建了臨時帳篷安頓下來,一家人暫時松了口氣。

  從加沙城到努賽賴特難民營,再到拉法、汗尤尼斯……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薩巴哈一家人已數次被迫遷移,身心俱疲。

  “我的孩子小時候聽説過祖輩們在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時的慘痛經歷,沒想到如今同樣的事發生在他們身上。”薩巴哈強忍淚水説道,“現在我們的前方是大海,後方是戰火,真的已經無路可走了!”

  5月10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海灘搭建帳篷。新華社發(裏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5月以來,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最南端城市拉法開展軍事行動。雖然以方一直對外宣稱“進攻範圍有限”,但隨著拉法口岸關閉、停火談判中止等壞消息接踵而至,已有80萬在拉法避難的巴勒斯坦人不得不再次踏上逃難之路。

  在加沙地帶北部,由於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等武裝人員在傑巴利耶難民營等地重新部署,以軍再次發起軍事行動,當地居民被迫再次逃往以軍指定的所謂“安全區”。

  “我們還能跑到哪去呢?我們真的厭倦了!”一名加沙婦女在逃離傑巴利耶難民營後哭訴的視頻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這反映了加沙民眾的普遍心聲。

  新一輪衝突爆發以來,上百萬巴勒斯坦人因以軍的猛烈炮火和地面攻勢而流離失所。由於無法支付高昂房租,大多數人只能棲身於聯合國機構設立的臨時營地。

  這是5月15日在加沙地帶南部汗尤尼斯拍攝的一處臨時營地。新華社發(裏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在加沙地帶中部城市代爾拜拉赫的一所聯合國學校內,擠滿了從加沙地帶北部和南部前來避難的流離失所者。有的人是在拖家帶口步行數日後,才在這裡勉強找到幾平方米的棲身之所。

  “自從我們搬到這裡,溫飽都難以保障,孩子經常是餓著肚子睡覺。”55歲的尼達勒對記者哭訴道,“我們都太想回家了,尤其是我的4個孩子。這麼小就無家可歸,對他們來説太殘忍了。”

  隨著以軍控制並關閉與埃及接壤的外部通道拉法口岸,並在加沙南北地區同時開展軍事行動,加沙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變得極其有限。正如聯合國機構所説,“加沙地帶已完全沒有安全之地”。

  5月13日,在加沙地帶北部傑巴利耶難民營,以軍轟炸後升起濃煙。新華社發(阿卜杜勒拉赫曼·薩拉馬攝)

  5月,巴勒斯坦人在各地舉行活動紀念第76個“災難日”,人們舉著“回家”的標語和祖輩們遺留下來的鑰匙,表達巴勒斯坦人不願放棄的回家夢想。

  5月15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納布盧斯,一名參加“災難日”紀念活動的巴勒斯坦人手拿鑰匙,表達回家的夢想。新華社發(尼達爾攝)

  92歲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加迪每年都會參加“災難日”遊行活動。他經歷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以來發生的歷次巴以衝突,並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被迫逃離家園。“儘管回家的希望渺茫,但我從未放棄這個念頭。”加迪告訴記者,“我仍希望有生之年能見證巴勒斯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建國,到時候我將帶著孩子們回家。”(翻譯整理:記者柳偉建)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