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近日發表題為《敦促中國遏制綠色能源出口,耶倫面臨外交考驗》的文章,援引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訪華期間的話稱,中國廉價的綠色能源技術出口正在威脅美國試圖發展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行業,而拜登政府準備保護它們。這一指責不僅反映出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焦慮,更折射出保護主義思維。
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2022年的約4倍,而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到2022年的4.5倍,可見當前新能源産能非但沒有“過剩”,反而遠遠無法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
中國新能源産業的崛起,是凝聚了龐大的市場需求、不懈的企業家精神以及完整的産業鏈閉環的結果,物美價廉的新能源産品更是迎合了全球消費者對環保和高效能源的需求,應當被視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利好。
耶倫將中國提供物美價廉的新能源産品稱為“擾亂全球價格”,是在顛覆西方推崇了200多年的經濟學常識——“通過自由貿易,各國産品可以專注其比較優勢以提升生産效率,促進共同發展”,企圖通過給中國製造的新能源産品打上“産能過剩”的標籤來遏制其進一步發展。美國可別忘了當年鋼鐵保護主義措施的教訓,到頭來既沒能挽救工作崗位,反倒提高了其他行業的成本,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站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全局角度,美國應當儘早放下保護主義,擁抱創新與合作,與中國攜手共同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別讓過時的策略拖了未來的後腿!
-END-
策劃:倪四義
監製:尚軍
統籌:徐海靜 趙卓昀 閆珺岩 楊定都
製片人:王迪邇
視頻&本:徐海靜 趙卓昀 王豐豐 王迪邇
視頻編輯:鄭開君 劉陽 張碧弘
調研:韋亦休 羅家媛
封面設計:周愷敏 肖剛
多媒體文案:羅家媛
多媒體編輯:王申 徐曉蕾
顧問:王志中
導演:呂帆 趙博
剪輯:王甜
迪邇工作室製作
新華社國際部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