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前行共謀發展——寫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召開之際-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3/26 22:48:52
來源:新華社

攜手前行共謀發展——寫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召開之際

字體:

  3月的博鰲,潮平海闊,綠意盎然。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如期而至。

  面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戰,國際社會求和平、謀發展的呼聲更加強烈。全球政商學界匯聚一堂,“亞洲與世界:共同的挑戰,共同的責任”主題背後,有著共克時艱、共創未來的期盼與渴望。

  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五次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亞洲和世界更美好未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此次博鰲亞洲論壇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舉行的全線下年會。人們期待,論壇匯聚攜手前行正能量,奏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命運交響。

  共擔責任,以開放共贏凝聚共識

  3月26日下午,博鰲國際會議中心一層東嶼宴會廳,年會第一場分論壇開場前10分鐘,會場內已座無虛席。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2024年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當前,世界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國際形勢持續動蕩,世界經濟仍徘徊在低增長中,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多發,加強全球治理迫在眉睫……如何面對共同的挑戰,怎樣承擔共同的責任備受關注。

  從26日起的4天時間裏,近2000名嘉賓聚首南海之濱,聚焦世界經濟、科技創新、社會發展、國際合作四大板塊議題深入交流。從論壇到圓桌會、對話會,年會為各界人士提供增進了解、求同存異的機會。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和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在這裏舉行(2024年3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説,每個板塊的議題均體現團結促發展這一主旨,通過深入探討求證,直面挑戰、共擔責任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

  于變局之中共謀出路、共促發展——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縱觀全球,發展問題與安全問題錯綜交織。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的論壇年會標識(2024年3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博鰲亞洲論壇26日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4年度報告》指出,2024年仍將是全球經濟動蕩和分化的一年,亞洲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同時需要應對好內部挑戰。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説,在一個高度互聯、全球化的世界,挑戰風險的影響不會局限于某個國家或地區,而會跨越國界,蔓延開來。“我們必須團結一致,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

  “減少貿易碎片化”“加快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破解安全難題、共促世界和平”……數十個議題聚焦世界發展的迫切問題;“必須阻止世界被拉進利己主義和單邊主義怪圈”“通過合作來降低碎片化的代價”……多國嘉賓不約而同地表達了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的共識。

  在新起點上交流協作、共用智慧——

  科技創新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有力武器,共促創新合作是各方關切。“整體創新的協同才是新技術新産業發展壯大的保證。”中興通訊董事長李自學以資訊通信産業舉例,數字領域技術密集、創新速度快,面向未來,更要打造開放共贏的生態體係、貫通上下遊的創新配合。

  博鰲東嶼島零碳休息區(2024年3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綠色發展是時代的呼喚,碳減排、碳中和是國際合作重點之一。“在氣候變暖等全球性問題面前,囿于地緣政治而放棄合作毫無用處。”澳大利亞福特斯克金屬集團執行董事長安德魯·福瑞斯特認為,要發揮綠色能源技術在遏制氣候變化方面的關鍵作用,在全球范圍內投資、創新與合作。

  全球安全倡議、共同應對老齡化……這些議題凸顯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參會嘉賓期待,博鰲亞洲論壇發出的團結合作之聲,為各國應對挑戰、推動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

  共迎挑戰,以包容務實深化合作

  3月18日至21日,中國貿促會2024年首場外資企業“地方行”活動走進海南。來自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39家外資企業代表實地考察産業、開展商務對接。企業代表表示,中國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將為各國企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應對挑戰,各國需要在開放包容中同舟共濟,人們期待以務實行動推動全球經濟穩健復蘇。

  實體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堅實支撐,今年年會專門設置“實體經濟的突圍”分論壇。

  “實體經濟要實現突圍,一定要有産業共榮意識。”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表示,期待通過産業鏈協同,加強區域化布局、區域間合作等方式,消除壁壘,助力穩健經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從中期看,全球經濟增長率預計在3%上下波動,增速較為疲軟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産效率增長緩慢、債務水準高企以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各國需要整合減少債務,重建“緩衝區”,同時為本國經濟的數字化變革和綠色轉型提供資金。

  從投資亞洲未來到加速邁向零碳電力,一個個話題緊扣當下熱點;從抵禦通脹,建議各國做好多部門協調施策,到通過跨國合作提高罕見病診療技術和藥物可及性,參會嘉賓思想碰撞,著力謀劃“博鰲方案”。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亞洲各國尤其需要深化區域合作。

  《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4年度報告》指出,亞洲經濟增長和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動能仍然強勁。亞洲仍將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地區。

  “亞洲地區有著共克時艱的傳統。”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表示,多年來,亞洲地區通過合作機制積累信任,也在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為框架構建更加包容、有效的地區合作架構。“要讓這些多樣機制相互補充,更好發揮協同效果。”

  2000年至2023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的平均值為5.2%。“全球南方”經濟實力的日益增長為全球發展治理注入日益強勁動力。

  “‘全球南方’和新興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將成為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推動全球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共贏與可持續的方向前進。”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説。

  共用機遇,以中國創新發展為全球經濟提供動力

  把握好開放與發展的機遇,是推動經濟復蘇的關鍵。去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産力這一概念,並進行係統闡述。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新質生産力成為熱議話題,如何加大創新力度、怎樣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引發各方關注。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人形機器人攻關團隊科研人員在多模態人工智慧係統全國重點實驗室調試機器人(2024年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攜手促進科技創新,激發發展潛能——

  翻開年會日程,一係列與“新”有關的話題成為焦點。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説,2023年,全球人工智慧産業規模為5132億美元,同比增長20.7%。“大模型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驅動力,要推動資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技術共用、國際合作。”

  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的工人在總裝車間生産線上工作(2024年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5G用戶普及率超過50%……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讓世界看到發展的新活力,也拓寬合作的新空間。

  “我看到有關發展氫能源的內容,希望開展更多合作”“我相信,中國將繼續為推動綠色、數字化轉型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大力支援”……參會嘉賓認為,中國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將不斷推動各方開拓共贏。

  共用中國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海南自貿港封關後,跨境物流發展有什麼新突破?”“海南未來能否開展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3月19日,一場政企對話會暨投資懇談會在海口舉行。外資企業提問題、説建議,探討如何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

  集裝箱貨輪在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裝卸貨物(2024年3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海南自貿港政策不斷完善,讓更多企業看到無限可能。出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24條措施,首次發布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近期,一係列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舉措,更展現了中國願同世界共用機遇的決心。

  “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和潛力,是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李保東在博鰲亞洲論壇26日召開的年會新聞發布會上説。

  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設定了5%左右的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參會嘉賓期待,中國經濟的持續回升向好和高品質發展穩步推進,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更強動力。

  “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一個更加開放、高品質發展的中國,將持續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參會嘉賓紛紛表達對開放發展前景的信心。

  萬泉河邊,天高海闊。人們期待著,新的“博鰲方案”匯聚起和合共生、共創未來的強大力量。

  文字記者:陳良傑、張辛欣、朱超、趙葉蘋、王聿昊

  視頻記者:鄧馳旻、梅元龍、姜賽、趙玉和、郭良川、黎多江、鄭鑫

  海報設計:曾學真

  編輯:楊步月、戚文娟、馬晶、王浩程、侯幫興

  統籌:何雨欣、黃小希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