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加沙1月25日電 題:壓力下以色列欲談判 分歧大停火難達成
新華社記者柳偉建 王卓倫
隨着新一輪巴以衝突造成日益嚴重的人道危機和越來越多的以軍傷亡,以色列政府在內外壓力下正尋求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就新一輪停火進行談判,以換取哈馬斯釋放其扣押的人員。但分析人士指出,由於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停火和釋放被扣押人員的關鍵問題上仍然互不讓步,談判短期內恐難取得明顯進展。
1月23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一處公墓,人們參加一名以色列士兵的葬禮。新華社發(吉德翁·馬科維奇攝/基尼圖片社)
以色列尋求談判
新一輪巴以衝突已持續3個多月,並造成加沙地帶超過2.5萬人死亡。以色列近期繼續對加沙地帶尤其是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展開進攻,但仍遠未達成其宣布的三大目標,即消滅哈馬斯、解救所有被扣押人員、確保加沙地帶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安全威脅。
不僅如此,以軍傷亡還不斷增加。以色列國防軍公布的數字顯示,自去年10月底對加沙地帶展開地面軍事行動以來,以軍已有超過200名士兵死亡。特別是本月22日,21名以軍預備役士兵在加沙地帶中部的一次作戰中身亡,是本輪衝突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單日死亡人數之最。
加沙地帶人道危機惡化、以軍傷亡增加、軍事行動遠未達成目標讓以色列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僅國際上要求停火止戰的呼聲不斷高漲,以色列國內也游行示威不斷,示威者要求以政府將爭取被扣押人員獲釋而非軍事進攻作為優先事項。
在這一背景下,多家媒體最近報道,以色列正重新尋求與哈馬斯就暫時停火談判。以色列公共廣播電台稱,22日以軍經歷重大傷亡後,以戰時內閣當晚召開會議,討論與哈馬斯就新一輪停火談判,以換取哈馬斯釋放被扣押人員的可能性。
美國Axios新聞網站日前援引以政府匿名官員的話報道,以方向哈馬斯提出最長停火兩個月以換取哈馬斯釋放全部被扣押人員。這是本輪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向哈馬斯提出的最長停火期限。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4日援引哈馬斯主管對外關係的高級官員巴塞姆·納伊姆的話説,哈馬斯已收到以方提出的數份關於停火和釋放被扣押人員的方案。
這是1月24日拍攝的加沙邊境以色列一側的以軍部隊。新華社發(吉爾·科恩·馬根攝)
達成協定不易
儘管以色列目前在停火談判上的態度變得相對積極,但分析人士認為,由於雙方立場差距仍然很大,達成停火協議並不容易。
從以色列方面看,以政府當前尋求停火談判主要是迫於國內外壓力,在關鍵問題上其實無意讓步。以總理內塔尼亞胡23日與國防部長加蘭特及戰時內閣成員、反對黨領導人甘茨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將繼續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以政府發言人24日回應有關報道時稱,以方不會放棄三大目標,不會“停火”,去年11月下旬與哈馬斯實現的只是“出於人道主義目的的暫停”。有分析指出,以政府內部對持續在加沙地帶打擊哈馬斯立場一致,在以政府看來,全面停火意味着“投降”。
從哈馬斯方面看,其要求是以色列全面停火,開放加沙口岸,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啟動雙方被扣押人員的交換。其中,全面停火尤其關鍵。如果交出所有扣押人員卻換取不到以方全面停火,臨時停火結束後哈馬斯將喪失牽制以色列的最重要籌碼。
以色列《新消息報》援引以官員的話説,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新一輪談判十分複雜,將耗時很長。巴勒斯坦比爾扎伊特大學教授哈尼·穆薩指出,自第一輪人道主義停火結束以來,卡塔爾和埃及等斡旋方多次提出新的停火方案,但以色列和哈馬斯均拒絕讓步,談判短期內恐難取得明顯進展。
這是1月23日拍攝的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汗尤尼斯。新華社發(亞西爾·庫迪攝)
戰事將長期持續
停火談判雖難,但也並非完全無法達成妥協。巴勒斯坦聖城大學教授奧薩馬·沙阿斯説,加沙衝突外溢已開始影響以色列主要靠山美國的利益,加沙人道危機也讓美國國際壓力倍增,隨着大選年來臨,美國拜登政府可能就人道主義停火加大對以色列施壓力度。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艾曼·優素福認為,以色列和哈馬斯未來可能做出讓步以達成協定,雙方有可能進行多輪停火以交換被扣押人員並讓人道主義物資進入加沙。
不過即使這樣,加沙戰事也將長期持續,很難真正結束。內塔尼亞胡政府當前在國內的民意支持率低迷,主要靠着國家戰爭狀態才得以繼續執政,一旦戰事結束將面臨下&危機,因此會選擇打“持久戰”。
以色列今年年初公布了在加沙地帶的“第三階段”作戰目標。以媒23日報道,內塔尼亞胡在一次閉門會議上説,“第三階段”作戰將至少持續6個月。此外,以軍今年年初宣布將在今後幾週從加沙地帶撤出五個旅的軍隊。有分析指出,此舉或標誌着以色列打擊哈馬斯的軍事行動進入強度較先前低但耗時更長的階段。
從根源上看,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唯一出路在於落實“兩國方案”,即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以色列目前對此毫無興趣,內塔尼亞胡21日公開鼓吹阻止巴勒斯坦建國,稱那“將對以色列生存構成威脅”。
對此,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副院長、約旦前副首相馬爾萬·馬阿謝爾説,以色列對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佔領是巴以暴力循環的根源,如果國際社會特別是美西方不在推動“兩國方案”上作出實際努力,這一地區將不得不面對更加黑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