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下·巴以衝突|聯合國國際法院就南非訴以色列“種族滅絕”聽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13 14:57:52
來源:新華網

觀天下·巴以衝突|聯合國國際法院就南非訴以色列“種族滅絕”聽證

字體: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11日,在位于荷蘭海牙和平宮的聯合國國際法院(下稱國際法院),南非起訴以色列在加沙地帶進行“種族滅絕”的聽證會在這裏舉行。

  現場座無虛席。南非政府代表律師陳述理由,列舉以色列官員言論等證據,例如以國防部長約亞夫·加蘭特在宣布全面封鎖加沙時稱,以軍正同“人形動物”作戰。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稱,上述法院聽證會呈現“一個顛倒的世界”,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才是反對“種族滅絕”。

  這是2023年12月30日拍攝的聯合國國際法院所在地——荷蘭海牙和平宮。新華社記者王湘江攝

“意圖明確”

  根據聯合國相關公約定義,“種族滅絕”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滅某一民族、人種、種族或宗教團體”。按照美國《紐約時報》的説法,這類案件中,“意圖”往往最難以證明。

  南非政府認為,以色列一些高級別官員和議員的公開發言顯現實施“種族滅絕”的意圖。南非政府代表律師滕貝卡·恩庫凱托比11日在法庭上説,本案“一個異乎尋常的特點”是內塔尼亞胡等以色列政府和軍方人士“係統、明確地宣布了他們的種族滅絕意圖”。

  “摧毀加沙的意圖是從國家最高層培養起來的。”恩庫凱托比説,這種“種族滅絕意圖”植根于一種信念,即“事實上敵人不僅僅是哈馬斯軍事組織,或者不局限于哈馬斯,而是植根于加沙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結構中”。

  這是1月6日拍攝的加沙邊境以色列一側的以軍部隊。新華社發(伊蘭·阿薩亞格攝/基尼圖片社)

  他在法庭上播放一段視頻,顯示以軍士兵手舞足蹈地高唱“沒有不參與(襲擊以色列)的(加沙)公民”,認定以軍士兵接受了內塔尼亞胡的“煽動性言論”。

  恩庫凱托比説,加蘭特等官員聲明以色列不允許“任何電力、食品、水和燃料”進入加沙,無異于下達從肉體上消滅加沙居民的指示,“傳達了國家政策”。

  “這一點非常明確。這意味著要創造條件讓加沙巴勒斯坦人死,讓他們因饑餓和脫水而緩慢死亡,或因轟炸或狙擊手射擊而迅速死亡,總之無論如何都得死。”

  這是1月4日從加沙邊境以色列一側拍攝的加沙北部遭襲情況。新華社發(吉爾·科恩·馬根攝)

否認指控

  以色列外交部11日稱南非方面的指控“虛假、毫無根據”,甚至稱南非充當哈馬斯“法律機構”。

  南非去年12月提起這一訴訟,以色列斷然否認罪名指控,稱犯下“種族滅絕”等罪行的是哈馬斯。

  南非司法部長羅納德·拉莫拉已譴責哈馬斯去年10月7日襲擊以色列,但認為這次襲擊不能用來給以方軍事行動開脫。拉莫拉11日告訴國際法院,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而言,以軍行動旨在“毀滅他們的生命”。

  這是1月6日從加沙邊境以色列一側拍攝的加沙北部遭襲情況。新華社發(伊蘭·阿薩亞格攝/基尼圖片社)

  以色列稱,哈馬斯去年10月的突襲造成約1200人死亡,多數是平民;大約240人被挾持,哈馬斯迄今仍扣押其中100多人。以色列遇襲後進入戰爭狀態,轟炸並全面封鎖加沙地帶,繼而發起地面行動。加沙衛生部門説,以軍行動已造成超過2.3萬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大多是婦女兒童。

  一些以色列高官稱,南非曲解“種族滅絕”含義。他們聲稱,以色列通過各種方式發送資訊,告訴加沙平民在轟炸前撤離到更安全地區,並表示一直努力增加進入加沙的援助物資數量。

  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加沙大部分地區變為廢墟,190萬人流離失所,佔加沙人口的85%。以色列的轟炸和封鎖造成嚴重人道主義災難。

  1月7日,人們走過加沙城的建築廢墟。新華社發(穆罕默德·阿裏攝)

巴方感謝

  雖然本案的法庭審理可能需要數年,但國際法院可能在今後幾周內就“可以採取的臨時措施”作出裁決。

  南非要求國際法院出臺臨時措施,禁止以色列在庭審期間繼續軍事行動,裁定以色列撤回軍方向加沙平民下達的疏散令,同時允許加沙民眾獲得食物、水、住所和衣物。

  “情況每天都在惡化,巴勒斯坦人的性命、財産、尊嚴和人道在遭受無可挽回的損失。”南非政府代表律師阿迪拉·哈西姆説。

  2023年12月31日,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人們領取救濟食物。新華社發(裏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哈馬斯歡迎南非提起訴訟,表示期待“為受害者伸張正義的裁決”,要求以色列“停止侵略”。

  巴勒斯坦媒體報道,在約旦河西岸一些城市,大批巴勒斯坦人11日聚集在廣場慶祝。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外交部發表聲明感謝南非,説訴訟是 “巴勒斯坦和南非面對不公正和種族滅絕時共同鬥爭進程的一個歷史性事件”。

  南非在廢除種族隔離後長期支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早在納爾遜·曼德拉領導非洲人國民大會與南非白人政權鬥爭時,就同領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的亞西爾·阿拉法特結下深厚友誼。

  1月8日,人們在加沙地帶北部傑巴利耶難民營生火做飯。新華社發(阿布德攝)

政治壓力

  國際法院的裁決有法律拘束力,是終審裁決,不得上訴。但該法院幾乎沒有執行手段,涉案國家也不總會遵守其裁決。但按法新社説法,國際法院的裁決會增加以色列的政治壓力,以色列甚至可能因裁決結果受到制裁。

  《紐約時報》説,“種族滅絕”是一個國家可能受控的最嚴重罪行之一。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之後成立的以色列而言,這一指控有特別意義。

  以色列政府代表定于12日在聽證會第二天作陳述。這將是以色列首次選擇在同類場合作自辯。以往,在美國支援和袒護下,以色列基本無視國際社會的類似指控。

  1月10日,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巴勒斯坦人查看被以軍空襲後的住宅。新華社發(亞西爾·庫迪攝)

  美國一直堅定為以色列打擊哈馬斯辯解。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本周早些時候稱,南非的指控“毫無根據”“適得其反”。

  《紐約時報》指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造成的傷亡致其聲譽在世界大多數地區下降。中東、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家尖銳批評以軍行動給加沙平民造成毀滅性傷亡。

  美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多次否決不利于以色列的決議草案,持續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但也不得不擺出姿態,制裁約旦河西岸一些制造暴力襲擊的猶太定居者,並要求以色列降低軍事行動強度、減少平民傷亡。(胡若愚)

【糾錯】 【責任編輯:余申芳 張旭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