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5年1月29日基辛格在美國華盛頓出席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的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鮑丹丹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國民眾追念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
新華社記者馬欣然、肖逸晨、王攀
與中國打了約半個世紀交道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基辛格走完了傳奇一生。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日前在其位於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30日在例行記者會答記者問時&&,基辛格博士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是中美關係的開拓者和建設者。“中國人民將銘記基辛格博士對中美關係投入的真摯感情和作出的重要貢獻。”
“仍然記得這位寫進歷史書裏的老人”“參與見證了中美關係的開啟及中國的繁榮”“世紀老人,一路走好!”“他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基辛格逝世”的消息登上中國各大社交&&熱搜,人們紛紛留言悼念、追憶這位“中國通”與中國的故事。
1972年2月21日,基辛格陪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迎來標誌性的重大時刻。
“我一生中一半時間都在為美中關係工作。”他曾自稱專長是“認識中國的每一代領導人”,並對“中國思想和中國人民有濃厚的興趣”。
基辛格曾100多次訪華。在成都杜甫草堂,他曾提筆用英文寫下大意如此的話——一個産生如此偉大詩人的民族,必將擁有輝煌的未來。他格外喜愛泮溪美食,對象形拼盤、廣州燒牛柳等菜肴讚不絕口。他的“知華”打動了一代代中國人。
2001年3月18日,基辛格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紀念中美“乒乓外交”30周年的招待會開始前揮拍助興。新華社發
“一個月前,我重溫了基辛格的《論中國》,每次都有新感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李昊説,“他對中國保持客觀認知,一定程度上讀懂了中國人的價值觀、文明觀。”
近期在中國出版的《論中國》十周年紀念版中,基辛格通過一篇新增序言,再次論述了中美關係發展前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建立“戰略互信”“也許依然是一個長遠的願望”,但關心美中關係的美國人和中國人應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博士生田野床頭擺放着基辛格參與撰寫的《人工智能時代與人類未來》,“他的目光是不斷發展的”。
“他從戰略高度、中美和世界的長遠利益出發,推動美國歷屆政府保持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成為中美之間的重要溝通渠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李晨説,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基辛格依靠其在歷史和哲學等領域的造詣,向世界介紹了一個更加立體的中國”。
“希望更多的美國人來看看真實的中國。我還認識很多在中國學習或工作的美國人,同樣表達了對中國的熱情。”來自美國西雅圖的菲利普·弗裏曼説。他正在中國攻讀國際關係專業研究生。
2023年10月24日,基辛格(中)出席在紐約舉行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援引基辛格的觀點稱,人類的命運取決於中美兩國能否和平相處。
“追念基辛格,也是在致敬歷史上中美溝通交流合作大門的開啟。”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黃宇興説。
深圳“錦繡中華”世界名人植物園,一棵象徵中美兩國友誼的南洋杉,筆直挺拔,四季常青。這是27年前,基辛格來到深圳時親手所栽。
今年7月,度過百歲生日的基辛格最後一次訪華。他在訪華時説,美中保持穩定關係,事關世界的和平、穩定和人類福祉。無論如何困難,雙方都應平等相待,保持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