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 31 17:28:10
來源:新華網

以色列地面進攻加沙面臨多重掣肘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  (國際觀察)以色列地面進攻加沙面臨多重掣肘

  新華社記者辛儉強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0月30日&&,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停火即意味着以色列向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投降,“這不會發生”。他説,自10月7日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一直處於“戰爭狀態”,“以色列將贏得這場戰爭”。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對哈馬斯展開猛烈報復,目標是徹底摧毀哈馬斯或是把哈馬斯趕出加沙地帶。以色列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對加沙地帶哈馬斯武裝展開全面地面進攻。然而由於被扣人員形成掣肘、巷戰限制以軍優勢、輿論壓力日益增加、戰爭外溢風險升高等原因,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攻勢恐難順利。

  10月30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特拉維夫出席記者會。新華社記者王卓倫攝

  多重因素令以方遲疑

  以色列10月25日夜派地面部隊短暫進入加沙地帶實施攻擊,此後加大進攻力度。內塔尼亞胡28日宣布,隨着以軍更多地面部隊進入加沙地帶,對哈馬斯的“第二階段戰爭”已經開始。但他同時承認,對加沙地帶的進攻將“漫長且困難”。

  以方此前早已做了大量軍事準備,擺出一副要對加沙發動全面地面進攻的姿態,卻遲遲沒有實施。如今發動“第二階段戰爭”的規模和強度也與外界預期的全面地面進攻有相當差距。分析人士指出,多重因素造成了以方的遲疑不決,同樣也將影響以軍未來的行動。

  首先是200余名以色列人和外國人被哈馬斯扣押。部分被扣以色列人的家屬10月28日要求與內塔尼亞胡會面,原因是他們擔心以軍的軍事行動將危及親人安全。而外國被扣人員也牽動着相關國家神經。英國《衛報》文章指出,目前以色列政府和軍方正在被扣人員問題上面臨巨大壓力。

  以色列前國家安全顧問吉奧拉·埃蘭德認為,為了確保所有被扣人員獲釋,以色列的正確選擇是做出兩項讓步:釋放所有被關押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暫時推遲在加沙地帶採取更具進攻性的行動。

  其次是火力和裝備優勢嚴重受限。以軍若發動全面地面進攻,其飛機、坦克等重型武器的優勢將受到限制。地面上,以軍很可能陷入同巴武裝人員的巷戰;在地下,哈馬斯多年來修建了四通八達的地道網,以軍想攻下這些不熟悉的地道難度極大。

  10月28日,以軍車輛在加沙邊境以色列一側巡邏。新華社發(伊蘭·阿薩亞格攝/基尼圖片社)

  第三,以色列面對的國際輿論壓力越來越大。隨着以方軍事行動升級,加沙人道危機不斷加深,即使是在支持以色列的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內部,聲援巴勒斯坦、要求立即停火和解除封鎖的呼聲也在高漲,游行示威不斷。以軍一旦展開全面地面進攻,勢必導致更多巴勒斯坦平民傷亡。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政治成本”將進一步加大。

  第四,加沙戰事擴大可能導致衝突外溢,引發地區戰爭的風險也將大幅升高。以色列連日來在進攻加沙地帶的同時,還同黎巴嫩真主黨發生了交火。伊拉克等地發生了針對美軍基地的零散襲擊事件。伊朗此前也警告以色列,如果以軍進入加沙發動地面進攻,地區局勢將升級。以色列顯然不希望多線作戰,其主要支持者美國也不希望衝突外溢導致自己捲入,因此以方以“第二階段戰爭”取代全面地面進攻,從而避免過度刺激潛在敵人。

  佔領意圖引國際擔憂

  目前,以色列方面尚未就軍事行動需要達成何種目標釋放明確信號。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吉拉德·埃丹此前曾&&,以色列無意佔領加沙,但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消滅哈馬斯。但以色列外長埃利·科亨不久後在接受採訪時説:“戰爭結束後,不僅哈馬斯在加沙不復存在,而且加沙的領土也會減少。”

  這張10月28日從加沙邊境以色列一側拍攝的照片顯示,加沙地帶北部遭以軍襲擊後升起濃煙。新華社發(伊蘭·阿薩亞格攝/基尼圖片社)

  媒體分析認為,科亨此番表態説明,以色列試圖在加沙地帶建立一個大型緩衝區,從而更好地保護以南部邊境城鎮,避免再遭突襲。這一表態引發了外界擔憂。

  美國《華盛頓觀察家報》認為,吞併加沙部分地區或建立緩衝區無疑會進一步激怒巴勒斯坦民眾和阿拉伯世界,並可能使和平談判進一步複雜化。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發表題為《以色列沒有戰後計劃》的文章稱,以色列目前只有軍事計劃,沒有衝突之後如何重建加沙的計劃。加沙民眾不會接受以色列統治。如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戰後管理問題,歷史可能重演。

  美國《外交政策》專欄作家、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斯蒂芬·沃爾特説,在當前政治局勢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國際社會應當優先關注的是緩和局勢、安撫雙方的聲明和行動。這場衝突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政治溝通而不是軍事行動。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95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