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雅加達9月30日電 通訊:將專業知識與技術留在當地——雅萬高鐵建設助力印尼人才培養
新華社記者汪奧娜
“我想成為印度尼西亞第一批高鐵司機。”34歲的印尼火車司機塞蒂亞萬日前在印尼萬隆的高鐵動車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8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的雅萬高鐵德卡魯爾動車所內,印尼火車司機塞蒂亞萬(右)和中國師傅穆振在一起。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塞蒂亞萬已有10年駕駛火車的經驗,被選為雅萬高鐵項目首批接受培訓的印尼高鐵司機之一。在完成半年線上理論培訓後,塞蒂亞萬開始跟着師傅——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公司動車組司機穆振上實操課。
雅萬高鐵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萬隆,是中國高鐵首個全系統、全要素、全産業鏈在海外建設項目。“師傅帶徒弟”、手把手為當地員工傳授高鐵專業知識和技術,不僅在雅萬高鐵工程建設和後期運營維護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助力印尼鐵路人才培養。
“相較於駕駛普通火車,駕駛速度如此快的高鐵,對司機的注意力、操作熟練度和靈活應變能力的要求要高很多。一定要跟着中國老師好好學本領。”塞蒂亞萬説。
8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的雅萬高鐵德卡魯爾動車所內,中國師傅穆振(左)在向印尼火車司機塞蒂亞萬講解動車組出庫前的上電作業。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在高鐵模擬駕駛室中,塞蒂亞萬右手緊握調速手柄。穆振提醒他要放鬆,過於緊張會導致誤操作。“快到站了,該減速,但也不能減得過快。”穆振耐心地為塞蒂亞萬講解。
“塞蒂亞萬是我的第一個印尼‘徒弟’,我會把自己掌握的技巧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希望他可以盡快獨立操作。”穆振説。
2022年4月3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的雅萬高鐵四號梁場工程部辦公室,中國師傅余躍(後)指導印尼工程人員拉姆達尼學習高鐵箱梁架設知識。新華社發(王增堃 攝)
拉姆達尼來自萬隆附近的蘇橫鎮,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專業。2020年畢業後,拉姆達尼懷揣着“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的願望來到雅萬高鐵4號梁場項目部。項目部很快安排工程部技術主管余躍當他的中國師傅。
“剛入職時,我對高鐵技術很陌生。師傅手把手教我高鐵箱梁架設知識與技術工具使用,還教我如何更高效地管理工人作業。”拉姆達尼説。“學得越多,發現自己不懂的也越多,就隨時向師傅請教。”
“拉姆達尼既聰明又勤奮,經過半年多學習,他在處理一些基礎技術工作時已能獨當一面。”余躍説,拉姆達尼參建雅萬高鐵項目期間掌握了架梁、工程管理等專業知識,今後還能在印尼其他基建項目上發光發熱。
中方團隊除了通過“師傅帶徒弟”一對一培養工程師與技術員,還通過就近吸納村民並組織培訓等方式培養了大批焊接、電力、機械等熟練技術工人。據印尼中國高速鐵路有限公司統計,雅萬高鐵建設期間,接受培訓的印尼員工累計約4.5萬人次。
8月13日,在印度尼西亞勿加泗雅萬高鐵二號特大橋附近的工地上,印尼叉車司機蘇蒂約在操作叉車。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2018年我來到項目部工作並接受培訓,掌握了專業的叉車操作技能。”來自西爪哇省勿加泗縣的蘇蒂約説。他邊説邊從錢包裏拿出2021年由印尼勞工部頒發的叉車操作許可證。“有了這個證,就代表有技術,以後就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7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的雅萬高鐵德卡魯爾車站,部分雅萬高鐵運維人員在接受線下培訓時合影。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23歲的瓦爾達尼正在接受中方運維管理團隊的線下培訓。“我和同事們都很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她説。
“我主要負責操作旅客服務系統,管理站內大屏幕、廣播、閘機等,培訓完通過考核之後會在卡拉旺車站上崗,以後説不定能在車站裏聽到我的聲音。”瓦爾達尼充滿期待地説。
7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印尼中國高速鐵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德維亞納·斯拉梅·裏亞迪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印尼中國高速鐵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德維亞納·斯拉梅·裏亞迪日前在雅加達對記者&&,從建設到運維,中方團隊盡全力傳授高鐵相關領域專業知識,幫助印尼培養人才,並實現鐵路技術升級,印尼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從中受益。
這是8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的雅萬高鐵德卡魯爾動車所附近拍攝的一輛雅萬高鐵列車。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