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 25 12:53:12
來源:新華網

通訊:中國專家助力剛果(布)農業生産提質增效

字體:

  新華社海口/布拉柴維爾9月25日電 通訊:中國專家助力剛果(布)農業生産提質增效

  新華社記者羅江 陳紹華 史彧

  初秋時節,在位於海南省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簡稱“中國熱科院”),專家正帶領非洲學員操作科研設備,研究熱帶作物特點。與此同時,在剛果(布)貢貝農場的中國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簡稱“示範中心”),中國熱科院專家在試驗田指導當地農民提高種植技能,傳授着讓綠色田野“長出”財富的秘訣。

  海南是中國典型的熱帶地區,這裡誕生的許多農業技術都“走向”了非洲。2007年示範中心獲批建設以來,中國熱科院先後有20多名專家常駐示範中心,開展農業種植和禽類養殖示範,全方位培訓農業知識與技能。

  安德烈是示範中心首批學員之一,參加過西瓜、木薯、蔬菜種植和禽類養殖等培訓。利用所學技術,安德烈開闢出一片西瓜田,並因此收穫人生的“第一桶金”。“以前我家沒有電視,我用賣西瓜的收入買了&&視。這是一份美好的回憶。”他説。

  2023年7月12日,在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以南17公里的中國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專家李科明(左)與工作人員查看作物長勢。新華社發(基蒂納攝)

  中國熱科院專家們專門編寫了中、英、法三語的《熱帶農業“走出去”實用技術系列叢書》,涵蓋水稻、木薯、玉米、蛋雞養殖等生産技術,以此為基礎指導學員。據統計,近5年示範中心舉辦了29期各類培訓班,學員2205人次,實現了“科普、培訓、研究”一體化。當地農民紛紛慕名而來參加培訓,甚至在周邊安家,方便隨時向中國專家“取經”。

  剛果(布)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保羅·瓦朗坦·恩戈博感慨道:“物品總會損耗報廢,而培訓得來的知識卻會永遠流傳。”

  試驗示範引領當地農業生産增效是示範中心的工作目標。剛果(布)可耕地面積廣闊、光熱資源充足,但農業發展卻受困於技術匱乏。剛果(布)90%的人口以木薯為主糧,平均畝産僅約600公斤。

  中國熱科院專家利用從中國引進的高産抗性好的木薯品種開展試驗,3.3萬畝耕地上木薯平均畝産實現翻番。同時,試驗篩選出適宜當地氣候和資源條件的高産抗病木薯品種,相對當地品種增産最高可達400%。

  傳統作物生産轉型升級,在當地頗為稀罕的品種也落地生根。中國熱科院專家黃小明在援剛期間組織了兩期大豆培訓。“學員不僅第一次看到大豆、種出大豆,還品嘗了來自中國的大豆製品零食。”他説,當地正大力開展大豆種植,為飼料、蛋白質和食用油提供質優價廉的原料來源。

  科技合作澆灌出纍纍碩果。如今示範中心內苦瓜挂滿藤架,空心菜苗即將破土,辣椒色彩鮮艷……示範中心專家李科明説,示範種植的都是中國蔬菜品種,不少産品已進入當地市場。

  迪亞漢巴納·馬亞拉·羅梅爾因為當地電視台的報道對示範中心有所了解,主動應聘到此工作。在這裡,他與中方專家共同開展試驗示範,聯合撰寫研究文獻,向農民推廣熱帶農業技術。他説,示範中心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認可,經常受邀開展項目合作。

  2018年,中國和剛果(布)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剛果(布)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雙方在農業等領域的合作不斷走深走實。今年8月,中方發布了《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方提出將幫助非洲拓展糧食作物種植,鼓勵中國企業加大對非農業投資,加強種業等農業科技合作,助力非洲農業轉型升級。

  第二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將於今年11月在海南舉辦,將為深化中非農業科技、投資和貿易合作開闢更廣闊空間。除農業技術外,剛果(布)還期待中國農業專家繼續分享成功管理經驗,幫助剛果(布)農業發展實現提質升級。

  中國熱科院院長黃三文&&,中國熱科院依託今年在剛果(布)建立的首個海外科技中心,將更好地發揮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的作用,持續推動剛果(布)農業産業升級,輻射非洲熱帶農業産業發展,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科技服務世界熱區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參與記者:張曼)

  這是2019年11月19日,在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以南17公里的中國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專家為當地農民開辦剛果(布)木薯生産與加工及熱帶果樹種植技術海外培訓班時合影留念。新華社發(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83112988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