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12日報道,有息負債曾在低利率背景下不斷增加,如今卻成為全球企業難以承受之重。2008年金融危機已過去15年,全球約7700家企業的有息負債餘額約為13萬億美元,已膨脹至危機發生後不久的近兩倍。由於利率轉為上升,當前利息償還負擔也加重至歷史最高水平。企業財務運營活動迎來調整期。
《日本經濟新聞》以全球7689家企業(金融企業除外)為對象,對捷迅-輝盛工作站的數據進行了匯總。結果顯示,2023年二季度末,有息負債餘額為12.7581萬億美元,相比2008年四季度末的6.6萬億美元增長92%。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産引發金融危機。為應對全球性信貸緊縮,美聯儲同年12月決定將政策利率下調至接近零,實施了事實上的零利率政策。
在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和經濟復蘇的背景下,企業有息負債不斷增加。在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經濟活動收縮之時,企業為築牢防守態勢而加緊籌集資金。
雷曼危機的導火索是次級貸款成為不良債權。次級貸款是指向信用較低的個人提供的購房貸款。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木內登英表示:“企業債務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處於歷史高位,企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
當前,利率上漲成為新課題。隨着新冠疫情基本平息,企業有息負債餘額較2020年二季度僅增長1%,但利息償還負擔日益沉重。
全球約7700家企業2023年二季度利息支付額約為1250億美元,同比增長兩成,增長率連續五個季度達到兩位數。
由於各國上調利率,企業籌集資金的成本上升。美國洲際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全球適合投資的企業債券收益率由2021年底的1.9%升至目前的5.4%。低評級企業債券收益率由5%升至8.7%。
美元的有擔保隔夜融資利率也持續上升,當前處於高於5%的水平。
以外幣計價的債務較多的日本企業受到較大影響。日本2300家企業今年二季度利息支付額為9607億日元(約合65億美元),同比增長37%。帝人公司利息支付額膨脹至去年同期的3.3倍,據稱主要原因是受美歐加息影響。
據美國標普全球評級公司統計,在低評級企業債務中,杠桿貸款等利率浮動的債務約佔一半。顯示營業利潤與利息支付額之比的指標不斷下降。受利率上漲影響,盈利能力和財務體系較弱的企業面臨債務違約風險。
美國穆迪分析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企業債務違約達到48例,同比增長50%。
作為標普評級對象的企業將於2024年至2026年迎來共計7.3萬億美元債務的償還期。其中24%是低評級企業,借錢還貸的風險上升。穆迪設想的悲觀情形是,2024年年中債務違約率將達10%至15%。
日本一橋大學教授田村俊夫認為:“在低利率背景下即使利潤較少也能支付利息的那些‘隱性僵屍企業’,將出現財務惡化問題。”
一些企業即使自身財務管理體系健全,但出於對利率進一步上漲的擔憂,目前也在增加發行企業債券。
木內登英表示:“由於企業部門對利率的敏感程度比個人低,經濟放緩速度將比雷曼危機時期更慢,但持續時間往往較長。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企業債務問題顯現,經濟低迷局面持續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