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15 19:56:29
來源:“伍之管見”微信公眾號

拜登玩這兩個老梗擺太近,串味了……

字體: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一場政治籌款活動中,稱經濟增長疲軟的中國是“定時炸彈”。此前一天,白宮&&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限制美國主體投資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

  至此,美方向外界發出了最新信號,一是中國經濟疲軟,前景黯淡,要崩潰了;二是中國高技術領域發展太快,讓美國感到威脅。

  其實,這倆最新信號的實質是美西方玩了40多年的老梗:一是“中國崩潰論”,二是“中國威脅論”。

  一般而言,當中國經濟出現周期性調整和階段性難題時,“中國崩潰論”便活躍起來,而後總會伴隨中國經濟上行而消退於無形;而每當中國發展勢頭迅猛或與西方關係不睦時,各種“中國威脅論”便粉墨登場,只不過這次被冠以“去風險”等新詞兒。

  本來,這倆梗分開講,PPT演示效果還是“不錯的”。但這次美國人檔期沒排好,搞得這倆梗挨太近了,就有些串味兒了。

  按照拜登的説法,中國經濟即將爆炸,請美國人躲遠點,等着聽響兒就完了。可是,美國前一天限制本國實體投資中國高技術行業的行動,卻分明告訴世人,中國經濟領域的活力和勢頭,讓美國感到了壓力山大。這就讓“定時炸彈”這個比喻顯得有些尷尬。

  在商言商。資金、技術、人才全球流動,是市場規律支配的商業逐利行為使然,富有企業家精神和洞察力的投資者,會獲得市場真金白銀的回饋。畢竟,收益而非忽悠,才是決定全球資本流向的指揮棒。

  過去幾年,即便在全球疫情和貿易保護逆風條件下,中國市場也沒有讓全球投資者失望。根據中國外匯局測算,近五年來,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收益率為9.1%,遠高於歐美的3%左右,也高於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

  相應地,投資者都會選擇用腳為投資目的地投票。今年上半年,不少發達國家對中國投資保持了兩位數、乃至三位數的增長。其中,法國、英國、日本、德國投資分別增長173.3%、135.3%、53.0%和14.2%。

  體現在硬指標上,中國市場的造富傳奇並不鮮見。譬如,美國知名投資人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自2008年一直投資比亞迪,就獲得了33倍的投資回報。而這還遠不算最高的,上千倍投資回報的個案也不是沒有。

  在真金白銀的硬道理面前,不少美國企業在內的外國投資者,拒絕為“去風險”之辭買單。畢竟,中國市場不可替代的優勢和價值就在那裏擺着。

  再深一層看,中國市場之於世界的意義遠超造富層面。德國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等不少西方商界人士認為,中國市場不僅是銷售市場,更是創新的先鋒市場。

  依託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備的基礎設施、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日益深入的開放戰略,中國市場不僅是全球商家競逐的市場,也成為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孵化器、試驗場、路演區和展示推廣&&,兼具巨大商業價值和創新策源地屬性。

  在這裡,大規模投資注入、創新試錯,與市場反饋循環往復,不斷激發技術升級、項目優選、模式迭代,創造新市場、新需求,給企業、投資者和消費者帶來巨大紅利。

  今年上半年,即便在美方不遺餘力打壓下,在中國新設的外商投資企業仍高達2.4萬家,增長35.7%。其中,高技術産業引資增長7.9%,佔比提升3.9個百分點達到39.4%。

  中國市場好比一片沃土,那些下本錢的播種者,不僅期望當季獲得好收成,也看重其長期耕耘價值和回報潛力。因為,中國市場不僅能帶來收益,還能帶來成長。經營好中國投資沃土,符合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的利益。

  對於一手從中國市場賺取大量收益、另一手向中國出售大量債券的美國而言,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要有清醒的認識。

  白宮不妨先捋清楚,如果“中國崩潰”了,對長期靠海外凈收益對衝鉅額債務的美國將意味着什麼?

  (讀懂世界大事,請關注“伍之管見”微信公眾號。)

【糾錯】 【責任編輯:何媛 蔡嘯天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5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