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萬人搶購30個座位、在航班上高唱《歌唱祖國》……國産大飛機C919商業載客首飛讓大國重器成為萌新網紅。
大飛機,重點就是“大”。
“大”,是大目標,讓幾百萬個零件在萬米高空勁往一處使,想想也不容易。“大”,是大産業,在投入産出比1:80的産業中分一杯羹。“大”,是大戰略,C919商業首飛是中國在戰略産業中擺脫對外國技術依賴、推動高端製造崛起的重要節點。
英文中有個詞,叫做Duopoly,也就是“雙寡頭”,指的是很多行業中兩家巨頭壟斷的情形。比如iOS和Android、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又比如波音和空客。
為什麼這兩家企業能壟斷?技術和資本的長期積累、全球化的産業鏈和商業模式等肯定是重要原因,但波音和空客的發展歷史處處都有政治博弈和大國霸權的影子。
波音是老大哥,靠兩次世界大戰發的家,一開始就是給美國軍方提供運輸機、戰鬥機起家的,到現在都是僅次於洛克希德·馬丁的全球第二大國防承包商。二戰後,美國實施服務於冷戰的“馬歇爾計劃”,拿了美國錢的歐洲國家要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就是買美國飛機。在這個過程中,波音逐漸做大。
空客是個“弟弟”,但一點也不虛。打牌時,波音手裏有個大鬼,也就是美國政府;空客則是抓着一把炸彈,讓英德法三個政府喂奶,集合了歐洲早期航空業霍克、梅塞施密特等大佬級別企業的技術,要從美國1960年代末壟斷的航空業中分一杯羹。
值得一提的是,空客創建時,美國曾經發飆,咬着牙恐嚇歐洲人:“你們的飛機絕不會飛起來,也不可能賣出去”。在美國人的驕橫面前,空客最終通過免費試用和大幅折扣活了下來。
從此,這兩兄弟牢牢把控民航大飛機,依靠政府輸血漸漸變成“巨無霸”。明星産品波音7X7和空客3X0基本上佔據了全球民航業機隊全部的份額。其他國家看看造大飛機的難度和成本,也只能嘆口氣,老老實實買飛機、租飛機。
壟斷從來不是什麼好事,更何況這種建立在政府支持下的跨國壟斷。這種“雙寡頭”局面至少帶來了三大危害:安全堪憂、暴利和技術脅迫。
安全方面,因為缺乏足夠競爭,波音和空客在研發和培訓方面缺乏投入,過於重視客機使用的經濟性。
安全性不是壟斷者的首要目標,在必要時甚至可以妥協。2018年10 月,印尼獅航運營的一架波音737MAX在印度尼西亞墜毀。僅僅4個多月後,第二架737MAX噴氣式飛機在埃塞俄比亞墜毀,兩起事故共造成346人遇難。
利潤方面,波音和空客獨霸全球大飛機的定價權。儘管兩兄弟是競爭對手,但當訂單超過生産能力較多時,他們會默契地抬價,還要冠上隨通脹上浮價格之名。
技術脅迫方面,波音和空客利用市場地位,把全産業鏈捆在一起,通過脅迫方式打擊新入局的對手。2000年,加拿大龐巴迪想要生産客機,波音和空客難得達成一致:“誰給龐巴迪客機提供發動機,就別想在波音和空客新機型上找到位置!”
所以,別指望波音和空客對C919手軟。事實上,波音和空客2021年年中將雙方曠日持久互撕壟斷的官司畫上句號,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對付中國研發大飛機。當時,美國總統拜登説,美歐不計前嫌,就是要“共同挑戰和抵制中國航空領域的非貿易做法,這些做法使中國擁有不公平的優勢”。
也是老糊塗了,波音怎麼在美國政府支持下發家的事全忘乾淨了。
為什麼之前其他國家不試圖打破壟斷?也並不是沒有。
前段時間,日本大企業高管又鞠躬道歉了,為的是“宇宙噴氣客機(SpaceJet)”項目。
2023年2月,日本三菱重工旗下企業三菱飛機公司宣布,放棄“宇宙噴氣客機”。“宇宙噴氣客機”原名“三菱支線噴氣客機”項目,20年前就開始研發。三菱重工社長泉澤清次解釋一通,總結起來就是研製過程中發現技術落後了,後續“無底洞”可能扔錢也聽不到響……
有分析人士&&,日本國産大飛機之所以失敗,也與其過度依賴美國市場,不斷按照美國標準改變設計有密切關係。另外,“宇宙噴氣客機”在研發過程中還出現供貨商神戶鋼鐵“鋁材數據造假”的醜聞。還有小道消息説,三菱其實原本希望研發與C919類似的幹線大飛機,但受到美國方面的打壓沒能實現。
造大飛機,真的是太難了。其實,早在“宇宙噴氣客機”之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就曾舉全國之力研發YS-11客機。但受成本失控和石油危機等因素影響,YS-11總共生産不到200架就黯然出局。
C919商業首飛成功,也讓不少日本媒體想起了這些心酸的往事。憑什麼中國實現了日本幾十年都沒成功的大目標?
中國必須做到!因為這是大國不能放棄的大産業。
研發大飛機,投入很大,面臨着較大的風險,但也意味着建立一整套産業體系的機遇。航空工業産業鏈長、輻射面寬、連帶效應強,每一個零件製造都要求有很高的科研能力。
在研製大飛機的過程中,不少國外的供應商與中國航空製造企業建立了合資公司。中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技術和經驗,也在外國供應商在中國合作、轉包的過程中帶動産業鏈發展。全球合作的模式並不意味着中國沒有技術自主權,反而會幫助中國更好融入全球産業鏈,以最快的方式躋身世界航空産業前沿。
研發大飛機,因為中國背靠大市場,沒有理由不去競爭和佔領家門口的大機遇。日本國內市場需求不足,“宇宙噴氣客機”折翼。中國研發大飛機有着先天市場優勢。波音預計,未來20年,中國還需要近8000架客機,是全球唯一萬億美元級別市場,相關配套設施的需求也超過了萬億美元。這麼大的市場,難道全部拱手交給波音和空客?
研發大飛機,能夠撬動國民經濟發展。保守估計,航空業拉動經濟能夠産生“投入1塊錢,收穫80塊錢”的效果。從終端産品到供應鏈産值,航空業在歐美都是支柱性産業。有數據顯示,佔美國GDP不到1%的航空工業,對美國80%的經濟活動都有積極影響。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2014年曾在一篇報告中指出,中國研發大飛機具有得天獨厚的“政策工具箱”,能夠像歐美政府一樣給産業提供發展支持,培養國家領軍企業,能夠有效整合在中國開展業務或購買原材料的供應商,並通過國際合作在子領域建立合資企業,以及擁有龐大的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
僅僅從産值上看,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的位置上已經十幾年了,但距離全球製造業第一強國,還有一定距離。
由中國工程院等機構編制的最新《中國製造業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全球製造業強國分成三個陣列。第一陣列只有美國一家,第二陣列由德國、日本組成,第三陣列依次是中國、韓國、法國和英國。隨着中國製造業近年來的發展,與日本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專家預計,中國將在2025年邁入第二陣列。
目前,中國和第二陣列的差距在哪?從這一報告的四大衡量指標看,“規模發展”表現突出,“質量效益”“結構優化”“持續發展”等方面存在不足,特別是基礎産業增加值、單位能耗製造業産出、單位能耗製造業創新産出、製造業全員生産率等指標與德日有差距。
研發大飛機,正是提升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大戰略的一部分。C919涉及五個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技術,在新材料、現代製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都推動了技術進步和相關企業的發展。
C919的研發,帶動了很多配套産業集群的出現。在航空領域,四川企業生産航電系統、照明系統的水平已經接近四川火鍋在中餐中的地位。南京大批航空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集群已為當地帶來上千億的産業規模……
另外,大飛機的研發還豐富了中國製造業的方法論。例如,研發C919過程中應用到的數字化、智能化製造技術等可以向其他領域溢出,豐富製造業的厚度。
大飛機是大産業,大製造更是大戰略。中國要成為製造業強國,不僅要有大飛機,還要在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業機器人、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等高端製造業領域持續做強做大,帶動産業鏈成長。
近年來,美國等國家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推動“再工業化”和製造業回歸,搶佔新興領域制高點。發達國家這麼“努力”,就是要保持製造業強國優勢。在這一輪競爭中,中國要實現由大變強,就要讓大飛機飛起來,大機器開起來,“皇冠上的明珠”戴起來。
大飛機的“大”,請再多來一些!
(讀懂世界大事,請關注“伍之管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