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5月27日電 每個工作日上午10點,“倫敦客”比利·麥克格倫納罕都會準時打開大門。在他身後的“食物銀行”內,水果、蔬菜、麵包、牛奶已準備就緒。
“食物銀行”是為貧困人群免費提供食物的慈善機構。這裡距足球豪門切爾西俱樂部主場斯坦福橋球場不過幾分鐘路程。以往,很多中産階級過來觀看球賽。而現在,他們中一些人卻是專程為“食物銀行”而來。
這是英國倫敦一家“食物銀行”。新華社記者黃澤民攝
麥克格倫納罕現年58歲,年輕時是樂隊成員,一晃來倫敦工作生活已三十多年。他2008年創辦這家慈善機構,起初是為了幫助像自己一樣的單親家庭。其中,“食物銀行”業務已開展多年。
他告訴記者,以前來這裡尋求幫助的大多是失業、低收入或無家可歸的人,但最近出現不少護士、教師等擁有穩定收入的中産階級人士。“有一位最近常來的客人曾經營一家建築公司,最多時雇了30名員工。”
記者在這家“食物銀行”採訪期間,看到不斷有人拉着小車或拎着購物袋前來領取食物。有人領,也得有人捐。英國一些“食物銀行”面臨同樣困境——求助的人在增加,愛心機構和人士的捐贈能力卻在下降。
“最近幾週,食物捐贈減少了一半。”麥克格倫納罕説,“過去常有中産人士捐贈或來做志願者,現在也受到影響。”
麥克格倫納罕甚至擔心,如果英國政府再不採取行動,英國可能會面臨二戰以來最嚴峻的貧困問題。
這是英國倫敦一家“食物銀行”。新華社記者黃澤民攝
俄烏衝突升級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層層加碼對俄制裁,不少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糧食的歐洲國家反吞苦果。近期,英國能源等價格大幅攀升,普通民眾、尤其低收入階層被迫“埋單”。
有分析顯示,在英國能源監管機構批准上調能源價格上限後,英國家庭的燃氣和電費賬單增加了50%左右,預計平均每戶英國家庭此項支出每年多出約700英鎊。能源價格大漲,進而助推通脹水平屢創新高,3月英國消費者價格指數漲幅7%,創下1992年3月以來最高紀錄,結果4月漲幅進一步升至9%。
麥克格倫納罕説:“天然氣、電力和燃油價格大幅上漲對每個人都造成了沉重打擊,包括那些不久前還生活安逸的家庭。”
英國議會財政委員會3月下旬發布一份報告,承認西方對俄制裁嚴重影響英國經濟,尤其對低收入人群打擊巨大。但報告堅稱,“這絕對是英國值得承擔的代價”。
果真如此嗎?雷德菲爾德-威爾頓戰略諮詢公司4月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英國受訪者中,多數不願為西方對俄制裁導致的能源價格上漲“埋單”。而隨着衝突延宕,制裁升級,生活承重,拒絕“埋單”的民怨只怕還會越來越大。(記者:趙修知、楊海若、黃澤民;剪輯:王玉玨;編輯:孫浩、馬曉燕)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