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題:岌岌可危的美式民主“爛尾樓”
新華社記者葉書宏
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被數千對總統選舉結果不滿的民眾佔領並引發流血衝突。“顏色革命”特有之場景,出現在自詡“民主燈塔”的美國,成為去年全球最具衝擊力的新聞畫面之一。一年之後,這場政治風暴雖已平息,但“國會山淪陷”背後美國政治極化、階層對立、社會撕裂的現實持續發酵,美式民主的深層病灶遠未消除。
資料圖片:美國國會大廈外混亂場景。(圖源:今日俄羅斯)
過去一年,政府更替並沒有給美國帶來實質性改變,民主、共和兩黨黨爭也未因“國會山陷落”而有所收斂。針對疫情紓困、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福利法案、政府債務上限等幾乎涉及經濟民生方方面面的立法,均成了黨爭博弈的“擂&”和籌碼。為阻止、拖延民主黨支出法案表決,共和黨領袖甚至發表了長達8.5小時的創紀錄演講。兩黨如此癡迷於“否決”,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致使政府效能被弱化、公正法治被踐踏、發展進步被遲滯、社會分裂被放大。
過去一年,無休止的黨爭正在使美國成為“政治極化最嚴重的國家”。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90%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不同黨派的支持者之間存在嚴重分歧,近六成美國受訪者認為民眾不僅在政策領域意見相左,在基本事實方面也難以達成共識。今天的美國,“我是美國人”正漸漸被“我是共和黨人”“我是民主黨人”所替代,“身份政治”“部落政治”向美社會各層面惡性傳導,加劇社會階層對立,撕裂早已成“美國病”的突出“病症”。
資料圖片:2021年9月1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色旗幟擺放在草坪上悼念新冠逝者。當日起至10月初,超過66萬面白色旗幟擺放在華盛頓紀念碑附近悼念美國超過66萬名新冠逝者。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過去一年,黨爭導致的低效民主讓美國疫情防控一敗再敗。迄今,美國已有5000多萬人感染新冠,死亡人數超80萬,感染人數、死亡人數位列全球第一。實際上,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從核酸檢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居家隔離、注射疫苗到醫療戰略儲備分配、緊急紓困法案等,聯邦、州、地方各層級之間,行政、立法、司法各部門之間,以及保守派媒體和自由派媒體之間都充滿了兩黨分歧和政治惡鬥,“非我即錯”的劃線站隊,讓疫情防控陷入複雜的“政治旋渦”,民眾生命健康淪為黨爭博弈的犧牲品。
資料圖片:2021年10月8日,悼念槍支暴力遇難者的白色瓶花擺放在美國紐約炮&公園的草坪上。現場的1050個白色瓶花旨在悼念2020年在紐約州死於槍支暴力的1050名受害者。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過去一年,美國貧富分化、種族歧視、槍支暴力等痼疾依然難消,依靠民主民意驅動改變更是舉步維艱。金錢政治貫穿美國選舉、立法、施政的所有環節,民眾參政議政的權利受到極大限制,經濟地位不平等轉變並固化為政治地位不平等,只有口袋裏有足夠多資本的人才能享受憲法規定的民主權利。建構於金錢之上的美式民主,早已為資本操控留下了精巧的暗門,異化為“百分之一擁有,百分之一治理,百分之一享有”的“錢主”政治。
幻象被擊破,真相被還原,美式民主成了岌岌可危的“爛尾樓”。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1月3日發表題為《“恥辱日”一年後》的評論,指出“山巔之城”的根基已暴露裂縫。“一棟裂開的房子是站不住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引用美國前總統林肯的話,勾勒出當下美國社會的撕裂現實。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學者查爾斯·惠蘭一語中的:美式民主不過是“海市蜃樓”,這樣的制度中,“人民並不治理國家,政治人物基本只聽從既得利益者和最富有的人的願望。”
資料圖片:2021年1月6日,美國警察在華盛頓國會大廈內隔着障礙物與門外的示威者對峙。新華社/美聯
2021年,美式民主在“國會山淪陷”的火光中混亂開局,在所謂“民主峰會”應者寥寥的尷尬氣氛中黯然收場。從金錢政治到黨爭弊習,從政治極化到制度失靈,身染沉疴的美式民主早已同民主理念的本義貌合神離,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對自己的民主感到失望。回望2021,美國已成為“全球民主的洼地”,“當你自己的民主正在消亡時,如何舉辦民主峰會?”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的詰問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