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上百顆遙感衛星從距離地面大約500公里的高度經過美國上空。它們來自歐洲、美國、日本、中國或者俄羅斯、印度、南非……
通過商業衛星公司的公開影像,我們完成了這次調查的核心部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如何扣留非法入境未成年人。
把不到2歲的兒童或是青少年與父母強行分離,拘禁在只有地墊和錫箔的帳篷裏,食用帶血的雞肉——借用西方媒體常用的表述方式,“它涉及一個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的人權問題”。
農田中的帳篷
多納,得克薩斯州東南部可能僅有1萬多名居民的小鎮。在地圖上測量,它距離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口岸僅11公里。
在拜登總統發誓要將美國從特朗普災難性的移民政策中解救出來後,衛星影像顯示,小鎮西南部、接近農田的區域出現了大型帳篷區——非法入境未成年人拘留中心。
衛星影像顯示,整個拘留中心在不到8個月就達到了現在的規模——圖上測量大約20萬平方米,相當於紐約中央車站的面積。這對於以基建緩慢著稱的美國來説是一個特例。
2021年2月19日之後不到4個月,容納非法入境未成年人的大型白色帳篷從4座增加到11座。
美國號稱新聞自由,但媒體卻很難進入這些拘留中心。2021年3月,迫於外界壓力,3名媒體人員得以進入多納的這處設施。他們報道説,超過4100人被扣押在此,絕大多數是無陪伴的兒童,而這個設施的規劃容量只有250人。
那時這裡已有5座大型帳篷,平均每座容納約800人。據此估算,目前這座設施最多可能容納近萬名未成年人。
另一個能夠説明拘留中心人員激增的證據是:設施內的車輛——大部分可能是工作人員的私人轎車——從大約148輛增加到545輛以上,即增長了約2.7倍。
因為建設時期不同,11座大型帳篷分為兩個區域,每個區域的西側都有兩塊被圍墻控制、大約1600平方米的區域。這些面積總計不到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場地,是數千名未成年人全部的室外活動空間。
在帳篷內,孩子們被塑料布分隔在擁擠的空間中,除了床墊和保暖用的錫箔,沒有任何生活設施。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各個時期的衛星影像中,並未看到太多大型巴士。這意味着被拘留的未成年人可能不會大規模頻繁流動——孩子們一旦被送入,就沒有打算很快接走。
在距離多納大約1000公里、位於美墨邊境得州段西端的布裏斯堡,有美國最大的非法入境未成年人拘留中心。它也是在2021年3月、拜登總統執政後設立的。到7月時,這裡已經有19座大型帳篷。
通過測算這些大型帳篷的面積,並與多納的帳篷面積、容納人數比較,推算這個區域最多可容納1.5萬名未成年人。兩張衛星影像也顯示,停車場的車輛從不到100輛增加到超過700輛,增加了6倍以上。
據外媒報道,拘留中心位於一處軍事基地內,外人難以進入。但有舉報信息説這裡已發生性侵事件,既涉及女孩也包括男孩。必須與拘留中心簽訂保密協議的工作人員透露,許多兒童變得嚴重抑鬱,發生多起自殘事件。
從拘留中心傳出的圖片顯示,雙層兒童床只有桌子的高度。新冠肺炎、流感等已在這一設施內爆發,需要搭建專門的帳篷容納患病兒童。已經離開這裡的孩子説,提供給他們的雞肉還帶着血。
(圖片來源:BBC)
難以確認的人數
美國到底有多少座非法入境未成年人拘留中心在運行?信息是混亂的。
2021年2月,美國政府衞生與公眾服務部發言人馬克·韋伯&&,該部門已經為移民兒童建設了約80個永久設施,提供超過1.3萬個床位,但在疫情之下部分設施無法使用。
2021年5月,美聯社説在20多個州存在200處不透明的扣留設施。
並沒有確切信息説明,到底有多少與家長分離的非法入境未成年人被扣留在這些地方。
通過有限的媒體信息,我們找到了8個明確的、未發布過關閉信息的非法入境未成年人拘留中心的地點。2021年春,西方媒體曾關注過非法入境未成年人拘留中心,但其後,無論從官方渠道還是媒體,人們都很難獲知更多相關信息。
目前已知的拘留中心分佈在從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的廣闊地區,包括距離邊境大約530公里的達拉斯。
這些設施設在軍事基地、會議中心、體育場館、石油工人營地等區域內,除了一些新搭建的帳篷,更多是永久性建築。
一些地點的建築外觀雖然沒有明顯變化,但可以利用衛星觀察到由於大量扣留未成年人而帶來的其他變化——附屬設施增加、車輛聚集、物資堆積……
孩子們也可能住在小型板房等建築中,條件稍好的地方可能會把大型帳篷作為活動區。
這些孩子基本都來自中美洲——從薩爾瓦多到墨西哥的廣大區域,在這些臨時性拘留設施裏可能被拘禁長達七八十天,然後被轉往距離邊境更遠的地方繼續關押。
1997年,因執法機構虐待非法入境未成年人(比如對15歲的女孩脫衣檢查並佩戴手銬)而引發的公益訴訟達成和解,和解方案《弗洛雷斯和解協定》規定,無人陪伴兒童應在拘留20天后獲釋,並明確了對這些未成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
比如“適當的住宿、食物,合適的衣服和個人儀容用品”,“適當的日常醫療和牙科護理……入院48小時內的全面體檢(包括傳染病篩查)……進行疫苗接種……特殊飲食及處方藥品的監管……必要時進行妥當的心理干預”,“應當保留一些私人空間用於存放個人用品”。
這些在拘留中心顯然並不存在。
2019年,美國司法部的律師在聯邦上訴法院辯稱,《弗洛雷斯和解協定》所規定的保障條件,並未包含向孩子們提供肥皂或牙刷。
奇怪的理由
為何要將非法入境的未成年人與家長強行分離後進行扣留?個中原因很難為這個星球上的絕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同。
雖然拜登聲稱要扭轉特朗普時代強硬的移民政策,但他卻沿用了一項規則:將非法入境家庭中的家長驅趕出美國,卻把孩子扣留下來。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為此辯解説:驅逐兒童、讓他們踏上“凶險旅程”不是正確選擇。
所以,美國人的觀點是:把未成年人獨自扣留在美國,長期生活在幾乎沒有任何生活設施——很多人在晚上只能覆蓋錫箔保暖——的拘留中心,要強於讓他們跟隨家長返回祖國。
至於這些設施中是否存在未成年人死亡事件,從未有過官方通報。
而假如上述情形發生在美國之外,很可能會成為一次軍事干涉的藉口。
但是,考慮到美國,包括政府、媒體以及NGO,一直用雙重標準評價發生在美國內外的同類事件,也就不難理解,這種公然違反人類倫理、剝奪個人基本權利、危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行為何以出現。
(圖片來源:路透社)
航天技術的擴散,使得借用這些技術開展新聞報道不再為發達國家媒體所壟斷,並為第三世界國家去污名化、捍衛自己權益提供了有力手段。也使北美大陸以外的人們能夠去觀察發生在美國本土的人道主義危機、人權問題、種族歧視以及人們難以想象的糟糕事情。
上述報道進一步提供證據:美國對於非法入境兒童的扣留,是在道義藉口下,對於成千上萬異國未成年人人權的踐踏和對他們生命安全的威脅。
儘管美國一直宣稱將解決這些問題。
西方媒體慣用的敘述方式,亦可作為本文的結尾:“這類項目的最終結果會走向何處,歷史上已有很多令人不安的先例。”
總監製:劉思揚 嚴文斌
監製:倪四義 徐姍娜
策劃:鐘昊熹
製片:程瑛 張正富
主筆:山旭
數據/視頻:付一鳴 張曉雪 馮春
視覺:郭超 王嘉棟 李東澤
出品
媒體融合生産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製作
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
聯合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