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清晨的大巴上,來自重慶黔江的高二女生小瑤(化名)望著窗外的燕山山脈,她的眼裏閃着光。這是她第一次走出黔江的群山來到北京。同行的還有黔江中學另外4名高中女生,以及四川攀枝花米易縣的10名初中女孩。她們正共赴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以下簡稱為中國兒基會)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騰訊青少年學堂聯合主辦的“春蕾科技女孩”研學營。
圍繞“春蕾築夢數智同行”主題,此次研學營於10月21日至26日在京舉辦,為女孩們帶去最前沿的科技沉浸式體驗,更是“春蕾科技女孩”項目新周期的重要活動之一。

科技女性的榜樣力量
為期六天的研學營裏,一個個女性榜樣如照亮行程的光束,讓她們切身體會到女性亦能在科技領域綻放光彩的可能。
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的王雅晴博士,用數學語言拆解人工智能的奧秘,笑着告訴女孩們:“科技拼的是腦力,我們女生有優勢。”這讓台下初來乍到的女孩們不由得挺直了腰板。
在騰訊公司婦聯的支持下,研學營邀請了騰訊公司女性員工志願者們為女孩分享産品研發中女性對用戶需求的細膩洞察,以及給團隊協作帶去的獨有的溫柔力量。女孩們恍然發現,科技工作並非高不可攀,女性同樣能在大型科技企業裏大放異彩。
在清華大學求真書院做分享的清華學姐們,更帶着“從男生扎堆的數學競賽班起步”“從滿紙錯題熬到全國競賽冠軍”“被老師勸説女生不要研究數學”的親身經歷,拉近了女孩們與頂尖學府和數理學習的距離。
此外,研學營還特別邀請來了曾參與“春蕾科技女孩”項目,如今就讀於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的學姐們。交流中,女孩們不僅學到了具體的學習方法,更感同身受優秀榜樣的成長經歷,切身看到了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理想的可能。

這些榜樣的力量正在改寫女孩們的認知。女孩小雨(化名)説,以前總覺得未來該留在家鄉,找份安穩的傳統工作便好,甚至懵懂相信“女生天生學不好數學”這種刻板説法。可聽完這些姐姐們的分享,她忍不住感慨:“原來女生也可以從事科技和數學研究,我們也能追求自己的數理夢。只要肯努力,無論是數學還是其他學科,我們都一定能學好。”
從零開發AI小程序
10月22日至25日,北京騰訊總部,來自騰訊青少年學堂的教學老師們在“春蕾科技女孩青科實訓科創營地”帶領女孩們用四天時間挑戰從零開發小程序這一看似遙不可及的任務。女孩們被分成五組,循着英語、地理、語文等興趣方向,借助騰訊元器、騰訊元寶等AI工具,嘗試開發專屬教學輔助&&或智能助手。
這對她們而言,是一場實打實的“硬仗”。
AI應用、開發是初高中女生從未有過的經歷。有的女孩在家鄉從未接觸過AI,指尖第一次落在編程界面時,滿是迷茫。有的以前雖用AI查過課堂知識點,卻從沒想過利用AI開發小程序,更遑論四天后要在眾多的嘉賓面前展示作品。
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
“當然緊張。可要是害怕,從一開始就輸了。”來自黔江的高中女生小涵(化名)盯着屏幕上跳動的代碼,語氣堅定。她所在的小組要做一款能自動解析古詩詞、生成文言習題的小程序“哇哇學語”。一開始,她們連保存文件都要反復問老師,急得額頭冒汗。可到了第三天,她們已能圍坐屏幕前討論界面配色、優化解析功能,“UI”“導入”“Bug”“優化”等術語脫口而出,活脫脫一個專業的小型開發團隊。而這組女孩的平均年齡,還不到15歲。

五組春蕾女孩的表現都遠超預期,老師們都忍不住點讚:“孩子們上手速度比想象中快,程序的功能與架構,也遠比預期豐富。”
10月26日,在北京101中學灑滿陽光的玻璃房裏,女孩們迎來了成品展示環節。面對專程前來的中國兒基會、騰訊基金會嘉賓以及參加2025丘成桐中學科學獎(諾特數學獎)比賽的學生代表,在家鄉連課堂發言都需鼓足勇氣的女孩們,此時攥着麥克風,將小程序功能講得條理分明。一波波掌聲和來賓們的讚嘆成為這段旅程最動人的注腳。那些曾覺得編程遙不可及的女孩,終於在代碼的跳動中,摸到了“我能行”的底氣。

從怯生到蛻變
六天研學營,女孩們的成長遠不止指尖上的小程序。
起初在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的報告廳裏,她們還把想問的話藏在心底。後來圍着騰訊志願者、清華北大的學姐,她們甚至爭搶着拋出五花八門甚至“犀利刁鑽”的問題。從“怕”到“敢”,蛻變藏在每一個細節裏:
“原以為厲害的人都很張揚,現在才知道越厲害的人越低調。”
“以前不敢上&説話,回去後要站在全校講&,把小程序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原來騰訊有這麼多厲害的大姐姐,以後我也想在這裡,做能幫到人的産品。”
“比不過別人沒關係,自己比昨天進步,就夠了。”
……
女孩們的改變,早被身邊人看在眼裏。來自米易縣的帶隊老師田老師感慨:“在老家,孩子們平時很少接觸電腦。如今她們不僅能獨立開發小程序,還敢主動提問、大方展示,甚至主動邀請嘉賓掃碼體驗。這些變化,換作以前我根本不敢想。”每晚視頻通話時,父母看著屏幕裏孩子演示的小程序,語氣裏滿是驚喜,不敢相信這是自家孩子的作品。

“真沒想到我也能做出小程序!”女孩小彤難掩興奮,“原來很多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只要敢跨出第一步。”
其實對女孩們而言,最大的收穫遠不止“會做小程序”。正如來自黔江縣的李老師所説:“科技項目讓她們觸摸到産品背後的邏輯,明白研發的本質是人與人的聯結。這份認知,對她們的長遠發展太重要了。”
不是結束,是開始
這場北京研學之旅,早已超越“出行”的意義。
10月14日,全球婦女峰會盛大召開,同樣來自米易縣的“春蕾科技女孩”馬星艷與李沁函,帶着魔方機器人亮相“數智賦能婦女和女童成果展”會場,向中外嘉賓充分展示了我國在數智賦能促進女童教育與發展領域的積極作為和顯著成效。
如今,這些參加“春蕾築夢數智同行”研學營的女孩們正將北京收穫的星光帶回黔江和米易。“我們要把在北京的故事,回去講給同學們聽。”女孩們這樣説。春蕾科技女孩的故事,還將在更多女孩的成長裏,續寫數智賦能的嶄新篇章。
此次活動是“春蕾科技女孩”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啟動“春蕾科技女孩”項目新周期,深化在數字教育與科學教育領域的合作,針對科技方面有潛力的初高中春蕾女孩開展圍繞前沿科技、文化自信等內容的科技營地項目制學習;面向初中階段的春蕾女孩,實施“人工智能普惠課—Python培優課—白名單賽事課”3級課程培養體系。同時,為她們提供全國賽事活動參與、與科學家、優秀女性科技工作者交流共創等機會,不斷提升女孩科技素養與數字技能,引領她們在科技領域更長遠的發展。2025年該項目作為優秀案例,被寫入國務院《新時代中國推進婦女全面發展的實踐與成就》白皮書。截至2025年10月,項目新周期已覆蓋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甘肅5個省(市)超過2000名春蕾女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