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母女接力、海歸創業、科研攻堅……看黑土地上的“群芳譜”-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21 14:25:15
來源:全國婦聯女性之聲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母女接力、海歸創業、科研攻堅……看黑土地上的“群芳譜”

字體:

 

 

趕在2025全球婦女峰會開幕前,“80後”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黨支部書記、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銷售經理陳雨佳,執筆寫下她對峰會的寄語:“力量不分性別,夢想沒有國界。無論來自哪個領域,我們都能以堅韌與智慧,用行動證明女性的潛力無可限量。願我們繼續互相支持、激勵,讓每個女孩都能勇敢追求理想,在世界每個角落髮光發熱。”
在植根鄉土創業創新的巾幗“新農人”中,在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巾幗種糧人中,在奔走於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第一線的巾幗村幹部中,在致力科技賦能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巾幗科研工作者中,如陳雨佳一般時刻關注2025全球婦女峰會新聞的大有人在。
糧食生産大省黑龍江,向來具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意義。2025全球婦女峰會召開前夕,記者一路追蹤黑土地上的穩産保供龍江“群芳譜”,試圖勾勒、描摹出她們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她們的故事見微知著,見證這片廣袤土地上婦女全面發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的宏闊實踐……

 

圖片

懷昭昭之志 擇心之所向

 

2025年10月9日,農業農村部網站公布《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021號建議的答覆摘要》,標誌着對全國人大代表陳雨佳今年兩會期間提出的《關於加快品牌農業建設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辦理辦畢。陳雨佳告訴記者:“這項代表建議被全國人大列為今年的重點督辦建議,5月我去全國人大參加了代表建議辦理座談會。”

如今已經熏染一身陽光和土壤氣息的陳雨佳,曾經是寧安市第一中學的體育教師。彼時,母親褚麗娟在村裏組織成立寧安市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後來更是作為上官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領着村民種水稻、賣大米,是鄉親們打心眼裏認可的主心骨、領頭雁。

上官地村坐落在國家5A級景區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地下森林、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公園等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區域,出産的石板大米品質好、吃着香,起先根本不愁賣。沒想到後來伴隨市場與銷售形勢的變化,好米賣不出好價錢,成了褚麗娟的心病。2016年,陳雨佳毅然辭職回村加入合作社,開始了帶領鄉親們逐夢淘金的母女接力。

“一開始真不懂,有一次挑戰主持插秧節,沒想到腳下一滑,直接摔個‘大馬趴’。”回村伊始也有過無措,對此陳雨佳並不諱言。勝在母女同心,很快調弦正柱。

褚麗娟帶着村民發展生態農業,種植有機大米,陳雨佳則嘗試短視頻直播,從春水碧忙到秋月朗,把水稻從種到收的全過程展現給消費者,推出認購“莊主田”、舉辦“我的田·您做主 婦聯娘家來代言”等活動,上官地村的“禦膳田”石板大米終於叫響市場。

再後來,一路成長、成熟的陳雨佳帶着村裏的姐妹們做直播、開農家樂、當導游、辦民宿,更是走上農文旅融合興村路,2025年她接力擔起上官地村黨支部書記重擔。家門口能掙錢了,回村的年輕人逐漸多了。“我的同齡人,在村裏的有十幾個,還有三四個大學生,也選擇回村工作。”陳雨佳高興地説。同樣是靠田發家、興農富民,兩代巾幗“領頭雁”的章法早已不同。

也是“80後”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黑龍江省撫遠紅海植業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程正新則是一切從零開始。

結束“北漂”從北京回到家鄉撫遠市,程正新2014年在當地農業農村部門支持下嘗試引種蔓越莓。“剛開始,就是硬着頭皮上,中文資料幾乎沒有,也沒有成功先例。那會兒就想著怎麼才能讓莓苗活下來……”回首來時路,程正新笑得從容又自豪。

有心人天不負。從鑽研藍莓、大果越橘種植經驗起手,程正新潛心摸索出蔓越莓種植技術要領,種下的蔓越莓逐漸迎來豐産期。在“華夏東極”撫遠市,亞洲最大的蔓越莓種植基地不知不覺已擴至4200畝,每年金秋注水采收時節宛如一片壯美的紅色海洋。

如今公司提供120多個長期崗位,八成面向女性,采收季節女性用工比例更高。在撫遠紅海植業有限公司,記者見到幾位指尖翻飛分揀莓果的女工,一位中年婦女笑意盈盈:“可別小看這紅果子,靠這掙的錢,供女兒上學,還付了新房首付款。”

創業10年,程正新不僅填補國內特色農業産業空白,而且帶領團隊終於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把光陰變成故事,令歲月化為風景。她説:“我們這代人,就是要做從零到一的事。”


稻菽千重浪 繁花照眼明

 

黑龍江素以生産優質大豆著稱,在黑土地上書寫大豆育種傳奇的科研工作者前仆後繼、薪火相傳。其中,有兩位人稱“金豆娘娘”的“60後”女性育種專家。一位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欒曉燕,另一位則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正高級工程師李艷華。兩位“金豆娘娘”都是“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不捨初心得始終”的典範。

image

黑龍江省青岡縣連豐鄉五排四村黨支部書記祝秀敏,是吉臣農作物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也是黑龍江省“最美巾幗種糧人”。兩位“金豆娘娘”培育出的大豆品種,祝秀敏都引種過。她告訴記者:“欒老師的大豆品種是‘黑農’號系列,李老師的大豆品種是‘東生’號系列,品質都不錯。”

記者在哈爾濱見到欒曉燕時,松花江畔落日熔金。扎根黑土地與豆相伴40年,欒曉燕主持、參加選育大豆品種54個,其中38個已獲得品種保護權。欒曉燕坦言:“我跟祝秀敏結緣8年了,她最早是我作為省農業科學院專家的科技服務對象。我給她合作社提供‘黑農’號大豆品種進行生産示範,有的品種正是在她那裏創下中試高産紀錄。”“今年我們試種了欒老師提供的15個品種的大豆。我們合作社生産的大豆和穀子2018年就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今年9月底又獲准設立‘黑龍江青岡穀子科技小院’。”祝秀敏説。

人生正如九連環,每一步都是環環相扣。“70後”祝秀敏早年曾因家貧無奈從大學輟學回村務農。這份深埋心底的遺憾,後來成為驅策祝秀敏勤學不休、創業不止的源動力,驅策她想方設法去幫助更多姐妹們。

最終,這位黑土地上的倔強女人用執着寫下重煥新生的生命敘事,也一路成長為五排四村黨支部書記,成為全村人的“大當家”,並當選為青岡縣人大代表,成為農村婦女依法平等行使權利、平等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廣泛參與基層協商議事的一員,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親歷者、踐行者。

被譽為“中國綠色米都”的黑龍江建三江,七八月天正是“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的時節。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建三江實驗站“70後”水稻測試員劉鳳艷,腦後隨意扎着馬尾辮,身穿格子襯衫,腳踩運動鞋,站在田邊向陽而立,笑起來英氣十足。

2025年是劉鳳艷扎根建三江、投身寒地水稻育種工作的第30年。春種秋選夏雜交,四季無閒在田間,劉鳳艷卻不以為苦。她説:“我是農村出來的,吃高粱飯長大,來到建三江,才真正認識大米。”

30年來,劉鳳艷主持育成水稻新品種8個,填補建三江生態區無自育審定優食稻新品種的空白。其中,“三江”系列水稻新品種在黑龍江及周邊地區大面積推廣,累計種植面積400多萬畝,每畝增産50多公斤。

“這些水稻,分別都是什麼品種,有沒有生病、生蟲,今天跟昨天比起來哪不一樣,我一看就知道。每天進稻田觀察這些,對我來説有意義,也很有意思。聞到土就親,見到苗就愛,就想為黑土地做點什麼。”指着稻田,劉鳳艷説得質樸又深情。

 
秋收萬顆子 滿園花似錦

與陳雨佳的母女接力異曲同工,“80後”梅媚從美國學成歸來加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益農種業有限公司則是父女接力。

image

初見梅媚,只見她眉眼彎彎、眼神清澈。“從青苗到金穗,是腳下泥土的踏實,是反復記錄的數據,更是‘再等等、再看看’的堅持。”在微信朋友圈裏,梅媚曾經寫下這樣的一句話。這段話背後,是她從一線育種助理幹起,夏日穿梭在玉米地被曬得皮膚爆皮、夜晚在田間記錄數據被叮得渾身是包的身影,也是她篤信種業需要把成果留在農民家,更需要非凡耐心與定力的長期主義選擇。

黑龍江省遜克縣遜河鎮小公河村農民曹紅美,先後種植益農種業有限公司的幾個玉米品種,轉眼已經受益五六年。今年中秋節前夕,站在自家玉米地裏,她滿意地説:“這玉米品種産量高、抗性好,苗齊、苗壯,不愁賣,來年打算再多種點。”

如今的益農種業有限公司已經成為黑龍江省最大的玉米育種及推廣企業,擁有65個作物品種的審定或備案,申請84項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培育的早熟玉米品種“益農玉”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在黑龍江省早熟區推廣面積超過五成。“我們還進軍新領域,培育出優質水稻和大豆種子,自主研發的益農稻12號連續4屆獲全國金獎。”梅媚驕傲地説。

“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在全國人大代表、谷實生物集團研究院院長、“60後”梁代華身上,能夠直觀感受到女性剛柔並濟的力量與智慧。

1999年投身生物飼料研發以來,步履所及,梁代華踏遍黑龍江各地養殖場。21項發明專利、51項實用新型專利的背後,是梁代華“讓飼料成為健康源頭”的初心。將自身科研成果轉化為養殖戶圈舍裏的實際效益,則是梁代華最大成就感的來源所在。“特別是看到從事養殖的農家姐妹掌握了科學養殖技術,不但降本增效,而且生産出來的肉蛋奶的品質越來越好,收入越來越高,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就更讓人高興了。”説到這裡,梁代華笑得格外燦爛。

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福榮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福榮,多年來一直認準谷實生物集團的優質飼料。梁代華以她為例解釋説,如今農村的巾幗養殖能手,早已不再是傳統刻板定型印象裏養殖戶的形象,她們是懂營養、善管理、會經營的行家裏手,是積極踐行大食物觀、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鏈條上的關鍵一環。“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陪伴和見證姐妹們一路成長,實現個體價值,實現經濟效益,也實現社會效益,這就是我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最大的欣慰。”

2025年是梁代華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第3年。經過兩年多來的培訓學習、視察調研以及履職實踐,梁代華對“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體會更加透徹,對肩上的職責使命有了更深的領悟。履職以來,梁代華先後提交建議、議案27項,每一項都凝聚着對基層實情的調研與對群眾訴求的回應。她曾提交關於制定社會救助法的議案,如今社會救助法草案業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她建議推動田間地頭秸稈治理,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精準劃定禁燒範圍”……

 
田疇頌農桑 巾幗競風流

 

“猗猗嘉禾,今盈我倉。”黑龍江北大荒建三江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大型水稻種植地塊的稱號)的稻浪奔涌,直鋪天際,堪稱黑土地上最撼動人心的壯美畫卷,總是讓人睹之難忘。

image

從百畝試驗區到萬畝推廣區,數字技術讓這裡的種地越來越智能。令人欣慰的是,在這場以智慧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賽道上,龍江婦女同樣續寫榮光。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科技信息中心副總經理李瑛是一位“80後”。她介紹説:“七星農場正在實踐全新的種植模式,天上有遙感衛星,空中有無人機巡田,地面有固定監測站,所有數據實時匯總到科技信息中心,‘空—天—地—機—人’立體監測體系給黑土地裝上‘智能大腦’。”

李瑛還主導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活動,帶着技術人員把智慧農機操作等技能教給農戶。在她和團隊指導下種植的水稻,畝均綜合節本增效60元以上。

在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有一個17人的女性科研班組。雖然人員會有流動,但女性科研班組常在。目前,這個班組由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汪敏帶領。該班組先後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等稱號。“女性科研班組裏,大部分成員負責科研工作,還有一部分人負責智慧農業普及推廣工作,我主要負責協調統籌工作。”該推廣中心黨支部副書記金添介紹説。

走進該園區智能溫室,從南果北種到茄子上樹,隨處可見女性科研班組的智慧結晶。汪敏指着一棵山茄樹介紹,樹上不僅能嫁接茄子,還能同時嫁接西紅柿、枸杞、人參果等,實現多年生産、四季結果。女性科研班組先後攻克溫濕度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壁壘,成功引進並馴化65種南方特色果樹,改寫了作物種植版圖,豐富了北方“果盤子”。2024年投入運營的“垂直植物工廠”沒有土地卻能長出綠葉蔬菜,而且實現全程機械化、自動化作業,“一個人一部手機,就能管理整間工廠。”汪敏如是説。

女性科研班組成員、該推廣中心綜合辦負責人趙詩奇&&:“我們還組建巾幗助農助企服務隊,在現代種業、智慧農業、黑土地保護、現代農業展示四方面對種植戶進行一對一指導,累計開展活動200余場次,已經成為農戶信賴的‘科技娘家人’。”

作為中國“糧食版圖”上的“優等生”,黑龍江省注重強化科技支撐、數字賦能,讓黑土地“流金淌銀”。無論是田間地頭的精耕細作,還是産業鏈條的創新突破,從黑土地上的耕耘者到直播間裏的創業者,從實驗室的科學家到農技推廣路上的奉獻者,龍江婦女的身影遍佈穩産保供全鏈條。她們在每一次把握機遇時躬身實幹,在每一次攻堅克難時迂迴向前。她們那些看似微小的堅持,積年累月終於在漫山遍野播下希望、開出繁花。


方寸見乾坤 見微知全局

 

2025年10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球婦女峰會上發出四點倡議:共同營造有利於婦女成長發展的良好環境,共同培育推動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共同構建保障婦女權益的治理格局,共同書寫促進全球婦女合作的嶄新篇章。對此,祝秀敏深感振奮。她説:“作為新時代的農村婦女,我們不能坐等被關懷、被賦能,更要主動成長,活出自己的精彩,敢於打破舊觀念,要勇敢地積極參與村裏的議事決策,更要積極帶領村民就業創業,在鄉村治理中發出婦女的聲音。”

image

無獨有偶。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區龍鳳鎮前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姜淑香一直也懷抱類似理念。“70後”姜淑香至今已在村級治理的“毛細血管”裏摸爬滾打22年,2022年她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成為村裏的“女當家”,也是龍鳳區第一位女性村黨支部書記。在她看來,土地沒有性別,奮鬥不分男女。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女性不是旁觀者,而是主力軍。她説:“我們的細膩讓治理更有溫度,我們的堅韌讓荒原煥發生機。”

曾經,前進村全域有3萬多畝鹽鹼地,“種一葫蘆收一瓢”,更有263棟大棚房楔進耕地。2018年,時任前進村黨支部副書記的姜淑香在上一屆村“兩委”班子領導下,參與守牢耕地紅線、復耕田、布新産工作,共同讓3700畝耕地回歸本色,前進村自此立下“農地農用、農地姓農”的鐵律。

挑起村莊治理重擔後,姜淑香把“村民議事廳”搬到炕頭上,讓徵地補償等火藥味十足的議題在民主協商中降溫。她堅信:“當我們把公章鎖進透明櫃子,把決策曬在陽光底下,那些曾經板結的鹽鹼地,自會生長出鄉村振興最蓬勃的春天。”

由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産業統計司編著、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發行的《2024中國婦女兒童狀況統計資料》一書裏,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22年村委會成員中,女性佔比全國數據為26.1%,女性村委會主任佔比全國數據為10.9%,經推舉産生的村民代表中,女性佔比全國數據為16.1%。在同一組數據的分省數據裏,2022年村委會成員中,女性佔比黑龍江數據為23%,女性村委會主任佔比黑龍江數據為13%,經推舉産生的村民代表中,女性佔比黑龍江數據為27.9%。後兩項數據,黑龍江省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龍江婦女已經成為鄉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5年適逢村(社區)“兩委”換屆之年,黑龍江省婦聯組織部門負責人&&,將做好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中婦女參選參政和婦聯同步換屆工作,強化教育培訓,提高思想認識,廣泛宣傳引導,營造婦女積極參與換屆選舉的良好氛圍。

2025年10月13日,在全球婦女峰會現場,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政策法規研究室副研究員李文建議:在今年新一輪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中,組織、民政、婦聯等部門加強聯動,拓寬農村女幹部來源和培養選拔渠道,從返鄉女大學生、婦女致富帶頭人、社會組織或者團隊女性負責人等群體中選拔儲備女幹部後備人才。同時,在換屆工作的政策文件中,對女性候選人的數量提出指導性意見,可借鑒地方經驗,比如有的地方規定,村委會成員數為3名以上的村至少有2名女性作為參選候選人。還可以採取積極措施,通過女性成員專職專選、女性成員缺位增補等措施,提高村委會成員中的女性比例。

行之茍有恒 久久自芬芳

 

“90後”王慧迎身兼多重身份,既是新加坡海歸創業者,又是黑龍江省樺川縣政協委員,現任黑龍江中科生物育種有限公司董事長、樺川縣新峰種業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這位“新農人”帶領團隊深耕特種水稻研發領域,成功推動當地水稻産業升級。難能可貴的是,王慧迎在選擇合作客戶和種植戶時,注意積極帶動婦女,表現出女性互助的“姐妹擔當”。與她合作的女經銷商就有128位。對於女性繁殖戶,王慧迎回收種子時,每斤高出市場價5分錢,與她合作的女性繁殖戶約有200人。

圖片

基於個體樸素認知自發形成的“姐妹擔當”,自然比不過各級婦聯組織在賦權賦能農村婦女全面發展中的有效引領、自覺創新。

素以石油工業著稱的黑龍江省大慶市,地處北緯45度,沃野千里,谷稼殷積,果蔬飄香。進入大慶市,高顏值“巾幗生態小菜園”時有所見:田間地壟阡陌縱橫、磚砌籬笆整齊美觀、瓜果蔬菜欣欣向榮,見證龍江婦女守好“大糧倉”、不忘“小菜園”的巾幗興農、穩産保供擔當。

在部署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中,黑龍江省婦聯一直積極鼓勵各級婦聯組織因地制宜、因時施策、因勢利導。在大慶市,因此催生出特色“巾幗生態小菜園”建設。近年,累計投入資金80余萬元,培育打造出近7000個風景風貌風味交融、顏值産值價值兼具的高效益“巾幗生態小菜園”,一大批勤勞淳樸的女園主在自家房前屋後方寸之地種出“菜園經濟”,催生“美麗經濟”。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咱黑龍江的黑土大米,熬粥特別香!”2025年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期間,15名鄉村女主播在“巾幗直播間”裏熱情吆喝,5天實現銷售額537萬元。這場熱鬧的直播,正是“村村女主播、鄉鄉巾話筒”行動的縮影。從制定電商技能提升方案到共建“巾幗直播選品基地”,再到線上培訓課程覆蓋農産品帶貨、文旅推廣,黑龍江省婦聯正致力於讓更多農村婦女拿起“麥克風”,把家鄉好物賣向全國。

追蹤龍江婦女對農業生産全鏈條的貢獻,繞不開依法保障農村婦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的話題。對此,多年來歷屆黑龍江省婦聯素有作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李慧英常年關注農村婦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保護議題。她告訴記者,早在十餘年前,黑龍江就是全國唯一一個在全省推廣修訂性別平等村規民約的省份,而且黑龍江省在地方立法工作中也較早關注這一問題,比如2014年頒佈的《哈爾濱市婦女權益保障條例》對此即有涉及……

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婦女都是主角!活躍在穩産保供隊伍裏的龍江婦女,奮戰在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第一線,是女性對農業生産全鏈條貢獻的典型代表,也是新時代中國女性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全過程的縮影。她們中,不只有歲月的沉澱,更有青春的鋒芒,正如參天大樹,既有多年老根深埋厚土,也有蓬勃新枝向陽生長。2025全球婦女峰會雖已落幕,但加速婦女全面發展新進程尚需以行踐諾,確保每一位婦女都不掉隊。“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活躍在穩産保供隊伍裏的龍江婦女,必將繼續奮戰在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第一線,同時渴望能夠更加平等地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全過程。

“花開中國,千朵萬朵,每一個姑娘都是最美的顏色……”一大早旭日初升,撫遠市東極廣場上就已響起清亮的合唱,“東極之聲”巾幗宣講團的姐妹們手中紅旗輕揚,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起用《花開中國》的旋律迎接祖國的第一縷陽光。從“華夏東極”唱響的這歌聲,恰似為活躍在穩産保供隊伍裏的龍江婦女譜寫的生動注腳。

 

 

  

 

【糾錯】 【責任編輯:杜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