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強化婦女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根據中宣部等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安排,全國婦聯以“學習你我行”為主題,線下突出“一地一特色”,線上推出“聯聯來播報”,分層分類分眾開展巾幗大學習大宣講活動。為更好呈現各地大學習大宣講百花齊放的創新實踐,從5月16日起,全國婦聯女性之聲開設專題,每週兩篇集中展示各地活動成果,推動巾幗心向黨引領行動走深走實。
在江西這片浸潤着紅色基因的熱土上,巾幗宣講如星火燎原,將黨的聲音、榜樣故事、維權服務等送到婦女群眾身邊。江西省婦聯緊扣“學習你我行”巾幗大學習大宣講主題,立足“紅土特色”“本土文化”“女性需求”,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氣、有溫度、見實效的宣講品牌,讓“她宣講”在贛鄱大地聲聲入耳、句句入心。
“誰説農村婦女沒出路?靠着黨的‘三農’好政策,我在38歲那年成了農民大學生,學到新技術,回鄉帶着大夥把荒地變良田,大夥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在吉安市峽江縣金坪民族鄉南下村的田間宣講會上,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村黨支部副書記、婦聯主席石玉蓮的話語讓婦女們眼睛發亮,頻頻點頭。在江西,宣講的話筒從不只屬於“專家學者”,更多扎根基層身邊的“她”成為主角,用親身經歷拉近距離、引發共鳴。
在江西城鄉,有一支活躍在婦女群眾身邊的宣講隊伍——“贛鄱紅色娘子軍”。她們由村婦女小組長、致富女能手、返鄉創業女性等3000余名女性組成。她們扎根基層、貼近群眾,常帶着晨露下田、披着星光入戶,用“屋裏灶膛的煙火氣”講透政策文件裏的民生要點,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村口老樹下的家常話”,讓抽象理論變得可感可知。截至目前,這支“身邊隊伍”已開展5萬餘場宣講,如春雨般浸潤城鄉角落,讓黨的聲音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傳到群眾心裏。
2025年江西省巾幗宣講員大賽上,宣講員朱睿蕊講述九江修水縣扶貧幹部樊貞子的故事時,觀眾濕了眼眶——這樣的共情,正是“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力量。為激發宣講活力,江西省婦聯以賽促建、以賽提質,將宣講員大賽打造成選拔人才、展示成果的重要&&,推動各地婦聯挖掘更多感人至深的“身邊故事”。近年來,江西省巾幗宣講員隊伍以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為主陣地,深入廠礦社區、田間地頭宣講黨的創新理論。2025年以來已開展巾幗大宣講活動4000余場,參與群眾15萬人次。
各地宣講隊伍將傳唱《花開中國》與巾幗大宣講活動結合起來,積極帶動各行各業婦女學唱傳唱,用歌聲凝聚奮進力量。
在“她宣講”隊伍中,江西省女性生涯教育實踐促進會的行動尤為亮眼。作為全國婦&&統首個專注女性生涯教育實踐的社會組織,促進會聚焦女大學生、“寶媽”、銀發女性等群體在職業規劃、生涯發展方面的核心需求,面向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大中小學校,常態化開展知識普及培訓,以鮮活案例講好中國女性就業創業故事,為“她宣講”注入專業力量,切實助力女性成長發展。
各地婦聯打出“特色牌”。贛州市婦聯推出“贛南表嫂來學法”普法工作品牌,用家長裏短的語言解析婚姻家庭、職場權益、未成年人保護等法律問題;吉安市婦聯開設“井岡紅嫂來説法”普法小欄目,打出“線上+線下”普法組合拳;九江瑞昌“鐵姑娘”宣講隊在各鄉鎮開展宣講和表演活動,都昌“珍珠姐姐”巾幗宣講隊讓“共富故事”聽得見、學得到……
田間地頭是“她宣講”的天然舞&。南昌縣塔城鄉湖陂村的“美麗庭院”裏,女主人彭白玲端來一杯咖啡,與客人聊起自己回鄉創業的故事。景德鎮市昌江區魚山鎮關山村首個婦女“法律明白人”程秀枝操着一口鄉音土話,在田埂上和村民們嘮着家常,把各類政策法規講得繪聲繪色。贛州龍南市“圍屋媽媽”用最樸實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黨的“好聲音”和家庭教育知識傳到村民心中。
“三新”領域的“她宣講”同樣鮮活滾燙。南昌漫和城婦聯以直播基地“姊播”為陣地傳授直播的知識技能,成了新就業女性的“線上充電站”。新餘市渝水區2025“三八”國際婦女節大會宣講現場,夏布繡非遺傳承人吳婉菁分享自己“用老手藝帶活新産業”,培養上萬名繡娘,帶動千餘人就業的經歷;胡梅珍講述自己因小兒麻痹重殘二級、靠輪椅拐杖出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40歲重拾信心、自主創業的故事。
這些“身邊人”的故事,像紅土地上的蒲公英,把信念的種子撒向每個角落——原來榜樣不在遠方,奮鬥就能發光。
“打竹板,呱呱響,父老鄉親聽我講,今天不把別的表,文明新風聽端祥……”在上饒市萬年縣廣場上,萬年巾幗志願者宣傳藝術團的快板聲清脆響亮,大爺大媽搬着小板凳往前湊,孩子們跟着節奏拍手,法律知識就順着這歡快的節奏鑽進了心裏。江西的“她宣講”從不止於“你講我聽”,而是緊扣“一地一特色”,將本土文化“基因”注入宣講,用“鄉土音”翻譯“大道理”,用“家常話”解讀“新政策”,用“小故事”演繹“新文化”,讓理論政策變得有滋有味、入腦入心。無論是田間地頭的方言講解,還是結合非遺、紅色故事的生動演繹,都讓群眾願意聽、聽得懂、記得住,在雙向互動中讓黨的聲音真正扎根基層、融入生活。
場景創新讓宣講“走進生活”,從“單向輸出”變“雙向奔赴”。景德鎮樂平市古戲&成了“流動宣講&”,贛州龍南“鄉風夜話”婦女會成了“鄰里聯歡會”,吉安井岡山直播電商協會婦聯女主播在直播時宣傳井岡山紅色文化,鷹潭“向陽花”直播課堂500萬人次的點擊量裏藏着“隔着屏幕也暖心”的溫度——這些場景裏,宣講不再是“單向輸出”,而是變成了群眾願意參與的“生活片段”。
全省婦&&統新媒體矩陣推送“聯聯送服務”系列生活小百科AI短視頻,用智能技術賦能生活智慧,打造“指尖上的課堂”。
各地婦聯出“奇招”,用創新實踐讓理論宣講既“有科技感”又“冒煙火氣”。2025年2月,贛州市婦聯推出全省首位AI宣講員——虔橙姐姐,用互動式講解成為雲端 “知心姐姐”。
萍鄉安源區春鑼藝人敲響銅鑼:“講一輪,唱一輪,該只幾條細則你哩要記清……”方言韻腳讓法律條文成了“順口溜”。
在撫州廣昌縣的孟戲舞&上,非遺傳承人改編《三婆媳》演盡家風孝道,台下村民跟着抹淚鼓掌,移風易俗的道理隨唱腔飄進了心裏。
吉安泰和縣“七色光”宣講更是“菜單式服務”,給孩子講繪本裏的家風故事,給老人唱紅色歌曲裏的初心,給年輕人開創業經驗分享會,每個“她”都能找到自己愛聽的“那一款”
這些帶着鄉音鄉韻的創新表達,讓政策理論化作流淌在贛鄱大地上的文化暖流,溫潤着每一位婦女群眾的心田。
“以前總覺得‘家暴’是家務事,聽了‘表嫂’的宣講才知道,咱有法律撐腰!”贛州婦女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江西“她宣講”的核心——不只“講道理”,更“解難題”。江西“她宣講”圍繞推進“五項行動”“六件實事”,立足婦女群眾最關心的權益保障、家風建設、共富增收等需求,把講&變成“服務台”,讓思想引領落地成實踐行動。
紅色宣講照亮“她故事”。結合推進“巾幗心向黨引領行動”,圍繞建設全國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用好江西紅土地上孕育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江西省婦聯聯合省委黨史研究室打造“百年奮鬥路 贛鄱巾幗紅”江西婦女運動百年歷史展陳,自開展以來接待中外各界婦女參觀。在巾幗宣講員的講述下,更多人看見江西女性在歷史洪流中的堅韌身影。在2025年出版的《硝煙中走來的鏗鏘玫瑰》讀書分享會上,主創人員給觀眾講述書中75位在江西戰鬥、成長的巾幗英雄的光輝事跡,引領廣大婦女和家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甘公榮作為“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範“老阿姨”龔全珍的女兒,不僅以一生踐行着父輩的精神傳承,更在巾幗宣講的舞&上持續講述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家風,用鮮活故事鼓勵孩子們賡續紅色血脈——在一個又一個浸潤初心的紅色講述裏,信仰的力量正如星火般在贛鄱大地生長蔓延。
普法宣講守護“她權益”。江西各地婦聯結合推進“巾幗維權暖心行動”,以多樣化舉措推進普法宣講——聚焦勞動權益保護,如南昌婦聯邀請執業律師走進“春風行動”女性專場招聘會,為求職女性現場解答職場保障、勞動糾紛等疑問;兼顧心理情緒疏導,景德鎮婦聯聯合司法局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時,同步聯動心理諮詢師開設“心靈樹洞”,既解法律難題,也疏心理困擾;創新普法形式,如宜春婦聯開展婚姻家庭糾紛案庭審觀摩活動,並創作模擬法庭腳本,讓婦女在沉浸式體驗中讀懂法律條文,切實提升維權意識與能力,為女性織密法律“保護網”。
家風宣講涵養“她文明”。江西各地婦聯以多元舉措推進家風宣講,通過開展“最美家庭”宣講會等,以榜樣力量引領家庭美德建設。積極倡導“不要彩禮要幸福”理念,依託撫州臨川區“玉茗花”紅娘驛站、鷹潭市月湖區“紅娘理事會”等&&,引導婚戀觀念回歸真情本質,推動移風易俗;同時,深化家風家教傳承與實踐,或是開展“潯光之約”等家教宣講活動,為職場媽媽等群體提供育兒與工作平衡的實用指導,或是通過“好婆媳互誇”等互動形式搭建家庭情感溝通橋梁,更借助打造全省60個家風家教實踐基地等方式,讓家風建設從理念走向行動,切實涵養文明家風、傳遞家庭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