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離21米,我可能只差這一個小小的改變。”
巴黎奧運會在即,這次的目標是什麼呢?鞏立姣説“目標永遠不變,就是奔着冠軍去的”。同時,鞏立姣的內心還有一個永遠不變的目標——突破21米。這個數字,其實不是她奪冠必須達到的標準線,而是一位運動員對於突破自我極限的追求。
在今年冬訓期間,再度攜手合作的功勳外教迪特爾·克拉克向鞏立姣提議,通過縮短滑步距離減少損耗,將關鍵力量用在最後的發力上。大賽在即,突然面臨關鍵技術動作的調整,鞏立姣也有過猶豫。
與其他高水平選手相比,鞏立姣的力量偏小,不過對於鉛球運動而言,力量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從腿到腰,再到胳膊、手腕,甚至是手指,這一套精密的組合發力同樣十分關鍵。為了深埋心底已久的21米目標,鞏立姣決心進行技術上的調整。
Part2 “遇到瓶頸期的時候,不是説我要努力地破壞它。”
在11歲那年,鞏立姣被挖掘進入縣體校,一開始只想著能讓自己“有個好身體,考個好大學”。直到拿到第一個全國錦標賽冠軍後,鞏立姣才想自己或許能夠帶領中國女子鉛球“走向亞洲,走向世界”。當被問及之後的規劃時,鞏立姣也是説先把這一步完成。
回顧過往,鞏立姣坦言自己也有過“看到鉛球就想吐”的瓶頸期,但她不會選擇“硬碰硬”:這周就先不碰鉛球了,可以去做一些力量等其它方面的訓練。“等你把力量和一些小的動作做好之後,你再去拋鉛球,可能就會好很多。”
即使堅定地認為自己就是“為鉛球而生”,低谷時期的鞏立姣也曾有過動搖,但所有放棄的念頭都只在“那一瞬間”,沒有真的走過心。每天和自己較勁兒,才是鞏立姣職業生涯裏的常態。
Part3 “你是練鉛球的吧?”
在這個項目上堅持了二十多年,鞏立姣最感慨的是能夠通過努力讓更多人了解鉛球這項運動。她對着鏡頭分享了一個讓自己印象頗深的故事。
鞏立姣的前三屆奧運會,拿過銀牌、銅牌,唯獨少了枚金牌。直到第四次參加奧運會,鞏立姣用“十秒打卡下班”“決賽連創個人最好成績”的強勢表現,圓夢鉛球賽場。金牌固然寶貴,但是鞏立姣説,更重要的是將體育精神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