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行記|看西溪南如何加快解鎖文旅發展新密碼-鄉行記-新華網

鄉行記|看西溪南如何加快解鎖文旅發展新密碼

0:00
/0:00

  2017年起,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村在保持原有生態和文化肌理的同時,從各地引進藝術人才,吸引社會資金近2.5億元;通過實施“微改造、精提升”,盤活村內閒置資産、古民居,擦亮“國際鄉村會客廳”名片。《鄉行記——新時代中國鄉野調查》西溪南篇(下),讓我們一起看如今的西溪南,如何加快解鎖文旅融合發展新密碼,加快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杆。

鄉行記·新時代中國鄉野調查|“大黃山”下的古村機遇:“綠野仙蹤”西溪南

  新華網記者 黃浩

  “白墻黛瓦馬頭墻,回廊挂落花格窗”。簡練、大氣的院落留白,讓徽派古建築的視覺效果充分延伸,塑造出風雅、開闊的空間意境。看起來簡單的模樣,卻藏着無限的可能。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徽派古建築富集的黃山各地巧妙地將這種“留白美學”活化為傳統村落的建設邏輯。近年來,通過“古村留舊”“生態留綠”“開發留白”等舉措,力圖將傳承千年的徽州古韻打造成興盛當代的美學樣本。一幅全新的“新安山居圖”畫卷正徐徐展開。

  “留白式的發展”究竟給黃山的傳統村落帶來了怎樣的改變?新華網“鄉行記”欄目組沿新安江而上,走入西溪南村和南溪南村,在被喻為“黃山母親河”兩側傳統村落的變化細節中,試圖還原當代“新安山居圖”的繪製路徑。

  今日播發“‘綠野仙蹤’西溪南”。

  豐樂河是新安江上游的主要分支。在河的南岸,藏着一個被譽為中國版“綠野仙蹤”的古村——西溪南村。

  2023年,西溪南火到出圈。這個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古村,全年接待旅游人數50萬餘人次,更成為當年安徽全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的觀摩點。究其原因,在於這裡既“守得了舊”,又“創得了新”。

  沿着村中街的青石板路漫步,隨處可見歲月留下的斑駁痕跡。“游客在西溪南能觸摸到千年的歷史,也可以享受到現代的文旅服務。這裡的一磚一瓦,一橋一巷都有故事。”黃山市徽州區文旅體局副局長汪為之説,古韻正是西溪南的魅力所在。

  西溪南的確夠“仙兒”。這裡始建於唐代,有1200餘年的歷史。村落呈東西走向,坐北朝南,勢如棋盤格局,寬僅1公里,長2.5公里,卻保留了100多幢明清建築、水利遺産等文化遺存。

  舊時,這裡曾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薈萃之地,果園、野徑園、釣雪園、高士園、十二樓等古園在河流、楓楊林的掩映下,形成了一幅幅巧妙天成的畫圖,於是便有了歷史上聞名遐邇的溪南八景;現在,果園、野徑園古韻猶存……

  為留住這份古韻,當地政府不斷整合外部資源,完善古村落的整體保護和開發規劃。通過實施“微改造、精提升”,以避免大拆大建的方式,盤活村內閒置資産、古民居,打造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旅業態。

  2014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這一年,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到訪了西溪南。見到西溪南的第一眼,俞孔堅便找到了他心中的詩意綠洲。他説,西溪南是自己最愛不釋手的一本景觀之書。它章節分明,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也有厚重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産,值得保留、再生、發展。

  這一年,西溪南也成為了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開展遺産村落保護和“復興實驗”的首選地。之所以用“復興實驗”,西溪南村黨總支書記吳志明解釋,西溪南歷史上巨賈雲集,曾有“歙邑首富”之稱。

  兩相合作,一場名為“望山生活”的“復興實驗”隨之開啟。據了解,“望山生活”是一個由政府、村民和投資者共同組成的&&,旨在重建現代鄉村新秩序。由此,西溪南的園林文化遺産、水利文化遺産、建築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開始在社會資源的參與下,被系統地摸底、規劃、保護和開發。

  正是對水利文化遺産的保護,留住了西溪南的“綠”和“野”。

  雷堨、隴堨、條堨和呂堨4條人工石堰,形成相應的水甽系統,進而與村內的古橋、古樹、亭&等構成村落重要的水口景觀。水口邊上是綿延四公里的楓楊林濕地。

  每年的4月到10月,是濕地最美的時節。成片的楓楊林草木蔥蘢,綠樹成蔭。微風拂過,樹影婆娑。徽派古建築的白墻黑瓦與綠水青山相互映襯,勾勒成一幅靈動的美麗畫卷。

  “楓楊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有人提議要不要修個棧道、搞個項目,我們啥都沒幹,就是原生態保護。”汪為之説,現在回過頭看,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如果説“守舊”塑造了西溪南的“綠野仙蹤”,那麼“復興實驗”則用各種創新開啟了這個千年古村的現代化之旅。

  俞孔堅和他的團隊利用村內閒置的糧庫和小學開辦了“土人學社”,用以開展國際化鄉村設計人才培訓。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等多批建築與景觀設計專業的學生先後在此游學進行課程設計。

  “詩莉莉·慰顏府”是較早入駐西溪南的民宿之一。它依託明代著名書法家祝枝山外婆家的故居復建。“在保護基地內老建築的基礎上,穿插提煉徽派建築意蘊的新徽居,不簡單造作倣古,營造兩代徽居新舊對比的妙趣空間,保留古代空間韻味,且符合現代功能的使用體驗”。詩莉莉民宿負責人説。

  2015年就來到西溪南的趙斌和張建玲夫婦,在投建溪香花園民宿的同時,還承包了周邊30余畝農地。他們帶着農戶一起種植各種粗糧,根據不同時節手工製作出各類應景的傳統美食、民俗産品。在2023年安徽全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上,溪香花園“民宿+農創手作”的發展模式作為農文旅結合的一項創意經驗受到肯定和點讚。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汪為之説,西溪南借助文旅流量,從全國引入了各類外來人才,他們把不同的審美、資源、創意帶入鄉村,快速推動了西溪南的復興,一個當代的全域旅游鄉村已見雛形。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西溪南村已累計吸引來自北上廣深等地創新創意人才近百人,打造了研學基地、設計師交流中心等多種業態,建成各類民宿60余家,吸納當地創業、就業400多人,年旅游總産值超4000萬元。

  需要強調的是,西溪南在推進“復興實驗”的同時,並沒有把可開發資源一股腦的全部投向市場,而是在來自全國的各類投資中保持了克制與冷靜。

  “吸引的社會投資,必須側重於古建築古民居的重新開發利用。”吳志明説,不認同這一理念的社會投資很難進入西溪南。目前,村內發起的古民居保護利用項目有36個,吸引社會投資達2.6億元。

  此外,西溪南還成立了村級鄉村運營公司,將村內的閒置古建築統一進行市場化運營。汪為之説,這樣既保障了全村整體開發的規劃秩序,也為西溪南未來的發展留出了“後手牌”。

出品人:儲學軍 劉菁

策劃:錢彤

監製:周紅軍 王雷 徐明偉

製片人:馬軼群 萬方 徐金平 王子暉 孫佳悅 湯陽

記者:張海鵬 黃浩

編導:解嘉蕊 吳咏玲

編輯:杜蕙 曹瀅 閆雨昕

統籌:張楨 李東標

商務:劉洋 張麗冬

攝像:曾健 韓文哲 車金祥

剪輯:呂進 高魁 王子鵬

設計:姜子涵

包裝:張治國 鄭鋮 劉佔帥

錄音:朱李傑

終審:劉君

特別鳴謝

黃山市委宣傳部

徽州區委宣傳部

返回首頁

掃描至手機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