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至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為方形,墻高約12米,周長6.4公里,面積2.25平方公里,有甕城、垛口、敵樓、角樓等城防設施,以及魁星樓、點將&、關帝廟等附屬建築。明、清兩代均有補修,但基本上還保持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內街道、市樓、商店等仍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國明代縣城建置的實物材料。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整個保護區包括“一城兩寺”,即平遙古城以及位於城郊的鎮國寺和雙林寺。平遙古城城墻以裏面積為2.25平方千米,城內分佈着4條大街、8條小街及72條小巷。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糾錯】 【責任編輯:杜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