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英雄梁士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24 11:10:43
來源:新華網

爆破英雄梁士英

字體:

 弘揚英烈精神,匯聚復興偉力。近日,由退役軍人事務部主辦的“學思想 頌英烈”全國英烈講解員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他們心中的英烈故事”欄目將從參賽選手的作品中挖掘15個可歌可泣的英烈事跡,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本期由遼沈戰役紀念館講解員馬瑩講述梁士英捨身炸碉堡的故事。

  在遼寧省錦州市有一條以遼沈戰役特等功臣梁士英名字命名的街道,叫士英街。為了新中國的到來,梁士英用熱血開闢了奪城攻堅的道路,用信念詮釋了共産黨員的擔當,更用自己年輕炙熱的生命染紅了新中國第一縷曙光。

  1922年梁士英出生在吉林福余縣,24歲參軍,不到一年就光榮入黨。他常説,“共産黨員什麼都得起個帶頭作用,要不怎麼能配得上這個光榮的稱號呢?”

  1948年9月,遼沈戰役拉開序幕。梁士英所在的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第15團8連擔任錦州城西北突擊任務,戰士們如猛虎一般很快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防線。然而當衝到第二道防禦工事時,鐵路橋下一處隱蔽地堡突然開火,戰士們一片片倒了下去。此時衝鋒號已經吹響,後續部隊大批湧來。

 2021年2月2日拍攝的梁士英捨身炸地堡遺址。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梁士英主動請戰,“連長我去!”他甩掉棉衣,別上兩顆手榴彈,抓起一根爆破筒,緊貼着路基艱難地向地堡衝去。在快要接近地堡時,梁士英甩出手榴彈,趁着濃煙衝到了地堡旁的火力盲區,他快速拉開導火索,將爆破筒塞進槍眼,可剛要轉身離開,爆破筒卻被推了出來。梁士英毫不猶豫再次撿起爆破筒塞進地堡,可剛一松手又被推出一尺多長。爆破筒隨時可能爆炸,梁士英一聲怒吼,用身軀死死頂住爆破筒,如鋼膠鐵柱一般定在那裏。戰友們愣住了,連長大喊梁士英快回來,隨着一聲巨響,梁世英用自己的身軀為戰友開闢了前進的道路,也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6歲。

 2021年2月2日,梁士英烈士的孫女梁丹丹在梁士英捨身炸地堡遺址瞻仰爺爺雕像。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75載,英雄已逝,但他卻從未離開。梁士英捨身的地堡遺址改造成了紀念公園。爆破筒殘片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他的兒子繼承父志參軍入伍,端起鋼槍。孫女梁丹丹更是脫下軍裝後,不遠千里來到遼沈戰役紀念館工作,講述爺爺的故事,講述英雄的故事,講述共産黨人紅色傳承、踐行初心使命的故事。

  梁士英沒能親眼看到新中國的到來,但他和千千萬萬的先烈一樣,用誓死如歸的決心和革命必勝的信念,實現了一名共産黨員的誓言。他所承載的革命精神正在也必將指引着我們在奮進新時代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堅定腳步,一路向前,勇意前行。

點擊進入專題

【糾錯】 【責任編輯:吳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