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英烈精神,匯聚復興偉力。近日,由退役軍人事務部主辦的“學思想 頌英烈”全國英烈講解員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他們心中的英烈故事”欄目將從參賽選手的作品中挖掘15個可歌可泣的英烈事跡,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本期由上海市嘉定區革命烈士陵園講解員宋玨講述鋼鐵飛行員王德明的故事。
在白雲之上蒼穹之巔鐫刻着一位英雄的名字——王德明。在20多年的飛行生涯中,王德明始終保持着四種氣象作戰的技術水平,從未有過差錯,飛行總時數長達508小時38分,兩次作為空軍模範代表身份參加天安門國慶觀禮,被空軍政治部譽為鋼鐵飛行員。
但實際上這位王牌飛行員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剛進航校的時候,蘇聯教官不要他,認為他聽不懂飛行原理,王德明知道自己基礎知識差,就在學習上下苦功夫。航校畢業時他成績優異,榮立三等功,如願成為一名翱翔藍天的飛行員。
日常執行飛行任務期間,無論氣候條件多麼惡劣,王德明都能鎮定自若地駕駛飛機,闖過重重險關,安全降落目的地。正值躊躇滿志之時,一次體檢他的右腎被查出了癌症,不得不將一個腎摘除,可他卻輕描淡寫地説,“這有啥了不起的,不就一個腎嗎?沒了他我照樣飛,你們不用擔心。”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王德明怕家裏擔心從未在家信中提及病情,直到鋼鐵飛行員的事跡登上了報紙,他的妻子王玉英才知曉此事。
1968年9月,王德明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這一次部隊通知到了家屬,妻子再也不顧丈夫的反對,來到北京日夜照顧王德明。而為了在手術痊癒後能重回藍天,她支持丈夫選擇了保守的射線治療方案。在整個手術治療過程中,王德明堅決不使用任何麻藥,他擔心使用麻藥會損傷他的記憶,影響到記憶飛行數據。
王德明的戰友回憶道,“身上的刀口足足有40厘米那麼長,左胸都是癟的,他放化療把整個肺的肌肉都給烤幹了。”王德明憑藉鋼鐵般的意志再一次戰勝了病魔,又一次重返藍天,此後他又繼續整整飛行了10年。
在經濟並不富裕的年代,國家培養一名飛行員投入相當大,十分不易。王德明認為:“我出生這麼貧苦,黨和人民付出這麼大的代價讓我學,我如果不能重上藍天,不能堅持飛行,我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了。”
1979年王德明第三次癌症復發,彌留之際還唸唸不忘要去參加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他拒絕了妻兒的幫助,自己洗漱一新,整裝待發。但未曾想第二天傍晚他就走了,永遠地離開了他摯愛的飛機,祖國的藍天和眷戀的家人。翱翔藍天為國愁,身殘志不休,血肉鑄成鋼鐵,浩氣衝霄九。人已去,軍魂在,傳統留,藍天亮劍,威震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