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可以説是機體最為重要的一個器官組織,它不僅掌握着人的行動能力,也操控着人類的行為思考。但同時,腦部又是人體最為脆弱的器官之一,即便有着顱骨的保護,依然容易遭受各種傷害的侵襲形成顱腦損傷。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連偉告訴我們:“根據顱腦解剖部位,顱腦損傷可分為頭皮損傷、顱骨損傷與腦損傷,三者可合併存在。”
【專家簡介】
連偉,醫學博士正教授 任職於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專家委員會委員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30餘年,熟練掌握神經外科各項疾病的的診斷治療及顯微外科手術技術,特別對於各種類型的垂體腺瘤、鞍區腫瘤的診斷和處理,以及經鼻經蝶竇入路垂體腺瘤微創手術具有豐富的經驗,主刀獨立完成各種垂體腺瘤微創手術數千例,療效顯著。曾獲得中華醫學基金及盧觀全基金會的獎學金支持,多次赴美從事神經外科的博士後研究工作及學術交流活動。
專家解讀:
連偉:顱腦損傷的分類,我們可以根據人體頭部構造從外到內一層一層的來説。首先,最外層是頭皮損傷,由於頭皮下淺筋膜等組織裏有很多纖維分隔,它與血管緊密&&在一起,當頭皮遭遇外傷後,這些血管無法完成自主收縮止血,所以通常頭皮破一個小口出血都會十分明顯。接下來,頭皮下是顱骨,若撞擊力量較大,顱骨損傷程度較嚴重,那麼就可能會出現顱骨變形、骨折。輕度骨折可能是顱骨裂縫,重度的有可能會出現粉碎性骨折的情況。最後,顱骨包裹着我們的硬膜腦組織,一旦它受到嚴重的創傷會直接導致腦挫裂傷、腦內出血等情況的出現,十分危險。
平時我們在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尤其是頭部這麼重要的地方,如果受了傷,我們該怎樣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出現顱腦損傷了呢?
專家解讀:
連偉:當我們受到外傷,例如摔了一跤或是被車撞了一下。首先要判斷患者當時的意識狀態,是否有昏迷症狀的出現並且要看昏迷持續的時間有多長。其次,當患者清醒之後,一定要檢查頭部傷口以及肢體活動情況,看是否出現了肢體活動受限、偏癱等症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頭部受外傷的衝擊力較大,我們還是建議到醫院就診,進行頭部CT檢查。
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病例,一位大學生在打球時摔倒碰到了頭部,當時大概有兩、三分鐘的昏迷,被喊醒後患者感覺自己沒事就回宿舍了。結果在宿舍大約過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患者再次陷入昏迷並且無法喚醒。周圍人見狀立即將其送到醫院,經過腦部CT檢查後,我們判斷是出現了明確的硬膜外血腫症狀,趕緊進行搶救,但非常遺憾這位學生最終搶救無效,去世了。
顱腦損傷主要由交通事故、跌倒、墜落、自身損傷等多種外傷因素引起。其中,車禍是顱腦損傷的最常見原因,因此注意交通安全至關重要。另外,專家提醒我們,若是家中有兒童,家長朋友們應做好家庭安全防護措施預防兒童跌倒或高處墜落。同時,為避免因跌倒而産生的顱腦損傷,老年人群應科學適量的進行身體鍛煉,提高肢體力量與身體穩定性,也可在浴室中安裝扶手或放置椅子以防洗澡時滑倒。
【欄目簡介】
《健康解碼》是新華網大型原創健康科普視頻欄目。關注大眾保健意識,倡導健康智慧生活。欄目邀請各大三甲級醫院、權威機構專家錄製,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早診早治、養生誤區解讀、科學保健知識等多個角度進行系統解讀,輕鬆幽默,深入淺出。每集節目以三維動畫與演播室錄製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全方位、立體化解碼健康的奧秘,節目短小精悍,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裏獲得實用、科學的健康知識,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