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發展荒漠産業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_新華廣播_新華網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617/f47facee10e94dabb7c1f049c7f9071e.mp3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發展荒漠産業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2021-06-17 13:59:58

     617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今年的主題是“恢復生態,保護土地,復蘇經濟”,在健康的土地上重建更美好家園。

    視頻:若爾蓋草原。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于2020年5月)

    土地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與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環境污染共同構成了20世紀下半葉以來現代人類社會面臨的四大生態環境問題,危及100多個國家12億人的健康與福祉,不僅阻礙幹旱地區的發展,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環境挑戰之一,因此長期以來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中國更是以一貫的大國擔當,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尤其在立法、體制、技術、工程、動員全民等方面為世界作出了榜樣。

    (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境內的張北草原。新華網發(劉廣生 拍攝于2020年8月13日)

    導致和加劇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抽採等不合理的經濟行為。治理荒漠化要著重解決人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真正解決好荒漠化地區群眾的生存問題,為他們提供致富的出路。發展荒漠産業經濟,實行“治理荒漠化,發展産業化”的戰略,形成“治理一片荒漠,發展一個産業,帶動一域經濟,致富一方百姓,造福萬代子孫”長效機制,在切實保障老百姓利益的前提下,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扶持龍頭企業,創新“公司+農(林)場+合作社+農業工人”的産業化經營模式,帶動老百姓發展組織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的生産,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是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方案”。

    荒漠産業經濟,就是發展荒漠生態産業的經濟——生態復合行為。集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于一體,是荒漠化地區土地高效開發利用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其范疇包括荒漠農業經濟、荒漠林業經濟、荒漠能源經濟、荒漠醫藥經濟、荒漠旅遊經濟等。其特點在于以新觀念、新思維、新技術為依托,科技創新驅動,立足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特色生物種質資源發展特色經濟,構造生態經濟保障體係,通過從個體到整體、局部到全局的最大限度融合,實現産業發展經濟高效、生態安全的雙重目標。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于2020年4月23日)

    發展荒漠産業經濟,要認識到荒漠化土地是可開發利用的資源也可以變成金山銀山。荒漠化地區大多數遠離工業污染源,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尚未受到污染,環境品質較好,是發展綠色食品生産和有機農業的理想之地,可發展有機農業、清潔能源、特色旅遊、科考探險、生態教育等産業,創造顯著的經濟效益,讓老百姓能掙到錢,企業能實現營利,投資者有好的回報,這樣才能吸引社會資本,才談得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真正達到治理荒漠化、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發展荒漠産業經濟,要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科技和社會組織“四駕馬車”的關鍵作用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考慮氣候、土地、地形地貌、水資源、自然災害及交通運輸條件、環境污染、傳統風俗、勞動力等自然社會因素要絕對避免二次生態破壞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盡量延伸産業鏈條,注重産業領域交叉互補,實現産業融合。

    海拔3468米的濕地國家公園熱爾大壩。新華網發 (劉廣生 拍攝于2020年5月9日拍攝于四川阿壩諾爾蓋地區)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總結,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北燕麥、南木棉、黃河流域文冠果”的荒漠産業經濟基本局,即在北方沙化、鹽鹼化地區以發展燕麥産業良土地、增加糧食産量為主;在南方石漠化地區以發展木棉産業替代棉花種植、增加棉花産量為主;而在黃河流域荒漠幹旱區以發展文冠果産業替代油菜種植、提煉生物柴油為主。同時在荒漠化地區支援發展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以及生物醫藥、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等新興産業。

    可以預計,經過兩到三代人的不懈努力,通過科學治理荒漠化、發展荒漠産業經濟,可為國家增加耕地和可再生清潔能源,將荒漠化地區變成新的糧倉新型能源基地新的紙漿生産基地新的中藥材及生物醫藥基地等。

    四川諾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華網發(劉廣生拍攝于2020年5月9日)

    可見,發展荒漠産業經濟,能為荒漠化地區人民提供賴以生存和脫貧致富的物質資源,可解決長期困擾人們的防治荒漠化的資金來源問題,既控制了荒漠化的蔓延,又可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提升人類健康水準、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及碳中和)和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提供助力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可以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

    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新華網發(劉廣生 拍攝于2020年9月15日)  

   作者:熊定國

 配音:鄭琬

    策劃終審:劉君

       一讀:周雪晴

      校對:曹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