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5/ 10 15:07:19
來源:新華網

李艷紅: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推進醫療機構誠信文化建設

字體: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社會誠信建設,已把誠信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並成為全民踐行的價值準則。醫療機構作為醫療健康的主要載體,不僅肩負著傳承中國上千年優良醫德的任務,更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針對醫療機構誠信文化建設路徑的問題,湖南省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艷紅認為:“推進醫療機構誠信文化建設,是一項係統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工程。當前,面對一係列影響醫療機構誠信文化建設的制約因素,應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當前工作實際,大膽改革創新、統籌規劃引導,不斷加強醫療機構誠信文化建設。”

        增強醫療機構誠信建設實效

        目前我國正積極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係,提高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水準,健全醫療保障能力,加大藥品供應保障能力,解決長期以來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難題。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醫療機構醫療行業誠信建設,正確引導醫療相關行業誠信自律,加強醫療行為長效監管,最終構建統一開放、公平競爭和規范有序的藥品市場秩序;要樹立誠信經營、合理定價的思想理念,尤其要在涉醫、涉藥領域營造一種風清氣正、公平規范的交易環境和流通秩序,積極開展行業整頓,促進行業規范和誠信自律,減少群眾醫療負擔,切實保障群眾自身利益和醫保基金安全,不斷增強醫療機構誠信建設實效,從而讓人民群眾在改革進程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重塑醫療機構道德價值理念

        誠信文化建設不僅離不開倫理道德教育,也依賴于道德價值理念的提升。道德教育是誠信建設的基礎,而誠信又是道德的具體化。實踐表明:誠實守信,不僅是醫療機構維係市場經濟秩序的道德支撐,也是醫療機構醫學倫理道德的重要內容。道德是內在自律,而法治是外在約束,因而醫療機構誠信文化建設需注重德治和法治統籌兼顧,不斷建立健全道德培育機制。一是加強誠信觀念和意識培育,要讓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觀念不斷內化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共同遵循和行為準則,從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醫院文化氛圍,不斷推進醫院持續穩定發展;二是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醫務人員誠信道德培育體係,加大醫德教育宣傳,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培訓;三是規范和整頓行風,讓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有更高的道德站位和責任使命感。

        引入第三方醫療誠信評價機構

        醫療是一項專業技術含量極高的服務,通常醫務人員和患者之間資訊極為不對稱。基于此,需建立第三方的非營利性醫療誠信評價和管理機構。由于第三方醫療誠信評價機構獲得授權,就能夠對醫療機構進行全方位負責的定期考核、評比、公示和評價等工作,有權代表社會公眾按流程有序、係統地管理和監督醫療機構的誠信運作。同時,第三方醫療誠信評價機構擁有完備的醫療機構誠信評價指標體係,其目的是旨在建立一個評價醫療機構誠信水準的標準,這就能做到全面、客觀、準確和有效地反映出醫療機構誠信的真實情況,從而用指標形式正義公正地考核和評價受評機構的誠信程度,盡可能減少因醫療糾紛引發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失信,真正發揮第三方的誠信評價管理的輔助作用,從而不斷夯實醫療誠信建設的堅固城墻。

        加快醫療機構信用立法進度

        縱觀醫療機構頻發誠信失范的問題,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信用立法滯後。為此,需運用國家法律對衛生領域內的誠信失范進行威懾,同時對醫療機構信用進行有效地規范整頓和約束治理。為此,針對醫療機構誠信問題,要加快立法,亟需出臺規章、條例、制度和政策文件,這就能對誠信失范問題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從而為依法打擊嚴重失信行為提供法律依據。同時,對醫療機構失信主體要加強約束和懲戒,發揮社會輿論監督,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披露和曝光,強化社會道德譴責,建立跨地區、跨部門和跨領域的聯合激勵與懲戒機制,從而不斷聚合社會震懾力,真正起到約束和懲戒失信和違法行為。

【糾錯】 【責任編輯:高瑞東 】
01002005055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