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台灣宜蘭頭城的別樣中元慶典-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03 22:08:34
來源:新華網

特寫:台灣宜蘭頭城的別樣中元慶典

字體:

  新華社&&9月3日電 題:台灣宜蘭頭城的別樣中元慶典

  新華社記者王承昊、傅雙琪

  2日晚,台灣東部小鎮宜蘭頭城人聲鼎沸,兩座高聳的棚架格外醒目。搶孤,這一在島內相傳已有200餘年歷史的中元節民俗,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天登場。

  搶孤之夜,台灣各地民眾扶老攜幼,紛紛涌進頭城搶孤民俗教育園區,場內四週攤販雲集,舞&上精彩演出輪番上演。園區內有“飯棚”和“孤棚”各一座,兩座棚架由底部的“孤柱”、中間的“孤棚平台”和上方的“孤棧”組成,“孤棧”頂端飄有“順風旗”,率先取下“順風旗”者為贏家。

  午夜子時,三聲鑼響,萬頭攢動,搶“飯棚”以個人賽方式先行登場。10位選手分別沿10根“孤柱”向上攀爬,手腳並用,僅三四分鐘,便有人登上約5層樓高的頂端。

  之後,眾人目光齊聚更壯觀的搶孤主舞&。“孤棚”底部以16根大杉木為“孤柱”,表面涂滿牛油,其中12柱供選手攀爬競技;“孤棚”平台上豎立13支高約30米、挂滿雞、豬、牛等祭物的竹編“孤棧”。

  23時15分,重頭戲——搶孤正式鳴鑼開始。號令一出,來自台灣各縣市的12支隊伍,5人為1隊,立刻抱住孤柱,以“疊羅漢”方式,將自家隊伍第1位隊員送上最高處。

  記者看到,最高處的隊員踩在隊友肩上,用繩圈牢牢套住“孤柱”,作為施力支撐點,再借力逐步爬升。儘管如此,每支隊伍都是幾度爬升又滑落,引來觀眾陣陣驚呼。

  接近深夜12點時,終於有1位選手率先登頂,並以“倒挂金鉤”方式翻上“孤棚”平台,開始沿“孤棧”向“順風旗”攀去。凌晨1時10分,最後一面“順風旗”被順利奪下,這場年度搶孤盛事落下帷幕。

  “今年比賽比往年時間更久一些,也更熱鬧。”宜蘭居民陳小姐&&,搶孤場面歡慶,同時也很莊嚴,承載着當地人對逝者的悲憫和對祖先的緬懷。

  中元節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傳統節日。頭城搶孤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因當時頭城烏石港與大陸通航,而由福建傳入。“唐山過台灣”的歷史,讓台灣的中元節習俗與閩南地區頗為相似。頭城活動現場懸挂多面錦旗,記者注意到其中一面由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閩&搶孤習俗文化交流協會敬贈。

  在台灣,中元節所體現的慎終追遠、敬祖愛鄉的精神代代相傳。進入農曆七月,從北到南隨處可見“慶讚中元”的標語,台灣民眾紛紛聚集到廟宇祠堂,焚香祭祖,祈福未來。雞籠中元祭、竹塹中元城隍祭、宜蘭水燈節……一個月來島內各地相關活動不斷登場,最後一項主要活動頭城搶孤為中元慶典畫上句號。

  “滿城香燭人依戶,一路歌聲月在天……鬼餘爭食齊環向,跳躍高&欲奪先。”這是清代官員烏竹芳於1825年記載的宜蘭慶中元盛況。近200年過去,選手們依舊奮勇登&奪先,紀念逝者的祭品依然擺滿筵席,傳統在台灣代代綿延、相傳不斷。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